想想真是这样。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哪里象我们现在为人父母这样辛苦?记得那时侯只要每天放学作业做完了,前后吆喝一声,小伙伴们就陆陆续续从自家欢呼雀跃地跑出来,跳房子的跳房子,跳皮筋的跳皮筋,扔沙包的扔沙包------玩的不亦乐乎,那个开心啊

一路走来,该上大学的上大学,该工作的工作,每个人好象都是很塌实地走好人生不同时期的每一步,也没有看见几个什么心理不正常了,什么跳楼自杀了,该干嘛干嘛,都挺好的。可是现在呢,到了周末,到了节假日,到了寒暑假 ,父母和孩子一起“征战南北”,惟恐“输在起跑线上”,发条上了又上,紧了又紧,孩子们倒也好象适应了,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起早贪晚,做完了学校作业,还有周末学校作业,家长还不甘心,在课外各种辅导书上一掷千金,孩子们每天的屁股可能只有睡觉的时候可以离开课桌椅;这样辛苦有成绩还好,没有成绩或者偶尔受到挫折了,心理出问题了,跳楼自杀了

为人父母的这才猛然清醒过来,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好象给了他(她)很优越的物质生活,可是对于他(她)的真正生存意义有谁考虑过呢?如果孩子可以有选择,知道是这样的生活在等着他(她),估计没有几个孩子会愿意投胎的
非常同意LZ和helenLee的观点“现在这个社会太急功近利,需要学校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家长也要有平和、健康的心态去配合,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地成长。”
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真正的立体的生活空间吧,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成长的唯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