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你会给孩子选择国外大学而放弃国内学校,去读国际教育学校吗?

高考太苦了,也太无聊了。多年不工作了,不太了解为什么出去3-4年读大学,回国位子都座满了,23,24岁会有什么人脉吗?
如果不谈去美国长春藤的精英们,只说去英国NO10,澳洲加拿大NO5左右的学理工科,竞争力会弱于交大毕业生吗?至于留在哪里,考虑因素太多,但底线是少受点国内教育的折磨,能力上起码略好于通过高考得到的教育。.

TOP

溶入当地主流,是可遇不可求,没法事先计划好的,主要是个体差异而非道路的差异。
只是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上面的几个MM都认为“如果出国读书是为了回来找好工作,现在就甭想了,本地毕业的还找不到工作呢。”
再者关于简单自由生活论,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理解,17,8岁去读本科在文化和价值观上是会受很大影响的(比如聚会中偶吸口大麻??玩笑),但如果读硕士,博士没工作过就回国,很多根本看不出是在国外呆过的,连语言都不过关。
耀华是对外籍的,剑桥课程是对国内的。.

TOP

严重同意83#楼的归纳,每次进这类帖子就是关心类似的问题,结果问题没讨论到,跟着研究"主义"的跑了..

TOP

上师大剑桥,实验剑桥,上外贤达都是A-LEVEL,还有不少IB的,上中国际部,平和,世外.
上师大剑桥相对好一些,但不比深圳的"国际交流",因为在上海这还是旁门别路,生源跟四大差的不少.但在深圳似乎相当比例的孩子在走这条路,从能上清华的到考不上大学的.
保守一点的可以高一读完了再切换,我也想让孩子读A-LEVEL(偏科),但IB适应性更好,尤其对申请美国的学校.
但我考虑的比较简单,首先并不想融入那个社会,其次不想上国内大学,看着那些教授门觉得误人子弟.

[ 本帖最后由 toboyMM 于 2008-12-18 11:33 编辑 ].

TOP

我知道的上师大剑桥和平和,录取门槛跟是中考重点的最低线差不多(上师大是自己出题),生源比较整齐。应试教育是肯定的,但A-LEVEL容易接轨,对语言要求低,所以如果是任何一所全球TOP100录取都可以的话,比例应该是很高。但IB方便申请美国的学校,挑选余地大,去不了一流的,美国一流半大学很多的,不少有奖学金。
还是那个老问题想问问大家,上面的出路,MM们尤其是在国内大机构工作的,觉得与交大,南大毕业,有优势吗?至于四大那些考SAT的,一部分是人精,一部分是放弃了这个年龄不该放弃的东西换来的。

[ 本帖最后由 toboyMM 于 2008-12-18 13:16 编辑 ].

TOP

我觉得英国的教育偏重专业技术人才,而美国首先要证明自己是精英,这对跨文化,英语不是母语的中国孩子跨度有点大,不太好“骑墙”。
具体的课程体系,我粗略看过数学和物理,我觉得比国内高中设计的合理,知识要多一些,例如微积分和矩阵运算,但难度要低一些。如果不提前学这些内容,就像我们当年,教你做面包的老师经常发现学生的知识还处在磨面粉阶段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