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多少为合理,辩证到最后就是4个字——因材施教。
可目前的现实做的到吗?乐器类的一对一学习貌似比较好执行以上理念,可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怎么单独施教。真的单独施教估计又是一场关于公平的论战。
同样的40分钟课堂下来,掌握好的是100分,不排除个别的10分都不满。上面的作业例子,如果是习惯良好的聪明孩子,估计10年坚持下来不比中文系的高才生水平差;部分孩子全部时间都花上去也可能入不了门。
无论老师家长其实都希望轻轻松松得满分,现实却是残酷的。
家长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能力的人,真觉得有些作业不必要也不妨自做主张减免下。少做作业又不是违法犯罪,只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没有质疑,孩子又没有给班级拖后腿我想老师也没有必要偏要咋样吧。
如果整个学校的校风如此,估计也不是个别老师就能改变的。毕竟没有老师愿意被校长盖上少布置作业就是工作偷懒的帽子。如果真是这样的学校,大家用脚投票就是。
对人而言,做事的前提都是充分用脑,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才会事倍功半,否则只能培养条件反射的习惯能力。
一个家长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