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1个人次参与评价】

[外语]

引用:
原帖由 啸啸妈 于 2007-7-28 19:11 发表 \"\"
对于Dashan开始学中文的情况,我了解不是很多,只是通过网上信息知道他是在加拿大上大学时开始选修中文课的。

但我了解,要想获得‘对外汉语’的教师资格,必须要能通过某个英语考试,英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准。 ...
富于启示的好贴!
强烈关注 认真思考.

TOP

单从技术角度讲

背诵很重要
Dashan中文好和讲相声是互为因果的。
他标准的中文发音,不仅仅因为在北京学习生活了很长时间,学习背诵了大量的相声段子也是重要的因素。
活学活用的本钱是语言素材的积累。.

TOP

learn ...by heart——还是技术

by heart不容易。
给背诵何种形式非常重要。
比如大山背相声段子,形式中包括
1 语音、语调、内容的高度统一
2 与对手在内容、情绪、情感上的互动
3 与听众在内容、情绪、情感上的互动

我看到老H前辈介绍世外中学的英语戏剧课,非常羡慕。带有兴趣、互动,包含场景、要求肢体、情绪、情感的背诵,还有比戏剧表演更好的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7-7-29 09:48 发表 \"\"
同样环境下,成年人要学好一门语言,天赋就会变得非常重要。而孩子要掌握一门语言,天赋只能决定快慢。所以我们不能否认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这句话不假
the younger the better
the elder the faster

看目标、机缘如何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7-7-29 09:22 发表 \"\"
有个疑问,类似大山和其他二十几岁学外语的成功者,他们写的能力怎样?作文和口语的水平有时会相差很远的。口语比写作容易得多。
中国也有不少二、三十岁才移民到美国的英语作家
张戎(Jung Chang)的《Wild Swans》
闵安琪她写的《野菊花》是她探讨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力作,曾获美国权威文学杂志“MississippiValleyReview”20周年纪念大奖。
用英语或旅居国语言写作的华裔作家,正在不断引起西方主流文学界和批评界的注意。记者近日获悉,旅美作家裘小龙的《红英之死》刚刚获得美国《华尔街日报》上月末评选出五本最佳政治小说的第三名,排在柯斯特勒的《正午的黑暗》之前,英国十九世纪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首相》、美国作家查里斯·麦卡雷的《雪莉的心》位列榜首和第二。

    据说美国现有用英语写作的华裔作家上百人。其中以哈金、裘小龙等为代表的上世纪80年代从中国内地去美国的新移民作家成绩斐然,奇迹般地获得了英语世界读者的认同。与此同时,旅美女作家汤婷婷的《女勇士》,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奖;旅法作家戴思杰以《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名声大振;更值得一提的是写作《天一言》的华裔作家程抱一,还成为了法国历史上首位法兰西文学院院士的中国人。这些非母语写作的作家,构成了华裔作家在国际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华裔作家开始引起西方主流文坛注意,是在1976年汤婷婷发表《女战士》之后。《女战士》将中国神话、传说和戏剧故事与实现美国梦的经历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美国和欧洲引起轰动。包柏漪的《春月》,则记述了中国一个家族的历史。谭恩美1988年发表的《喜福会》也取材于自己家族的经历,用母女针锋相对的冲突,暗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任璧莲199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人》,其华裔主人公受过美国高等教育,乐于接受强势话语,因而很快适应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该书被誉为华裔作家描写华人追求“美国梦”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994年,闵安琪的自传体长篇英文小说《红杜鹃》问世,引起广泛瞩目。严歌苓则双语齐下,中文写小说,英文写剧本,现在又开始用英文写小说。哈金从1996年以《辞海》获国际海明威奖到1999年以《等待》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美国文学最大规模的奖项福克纳小说奖,几乎成了“得奖专业户”。而裘小龙相继入围爱伦·坡推理小说奖和白芮推理小说奖,并获得世界推理小说大奖,被法国、意大利、日本、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翻译出版。他的《外滩花园》、《忠字舞者》等均是英语世界的畅销书。

    如果说以汤婷婷、谭恩美、任璧莲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中国移民作家,主要是用英文写在美华人的故事,那么以哈金、裘小龙等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则是写当代中国的人物、当代中国的故事,表现的是一个完全没有英语语境的世界。.

TOP

回复 #19 啸啸妈 的帖子

成年以后学好外语的条件之一
无论他是否知道Chomsky,他必须悟到不同语言的转换,比起词,语法范畴的对应关系更重要。.

TOP

这跟市场和评价体系有关系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7-7-29 20:43 发表 \"\"
中国人二三十岁移民海外,用英语写小说肯定有很多的。但是欧美人用中文写就难多了,语系不同吧,方块字对他们来说很难。不知大山行吗?
在公司里接到个电话,纯正的不得了的普通话,记好他的名字交给老板,下午 ...
英语市场大,而且很多国际文学大奖都要求英语文本。
除非老外狂热地热爱中国文化,否则没有动力的。
二战结束以前,很多日本知识分子都还写汉诗呢。
中国对邻近国家有文化辐射力的时候,周边国家的法典都是汉语文本。
所以,与其说语系差异,不如说汉语跟英语比现在是弱势。.

TOP

只要有强烈的动机 一定能成功

成功的标准——达到学习者自己的功利目的
可以是
1 考试
2 就业
3 海外生活
4 工作
5 其他

我有一个朋友,娶了个洋太太。他母亲今年60多了,为了将来不至于跟孙子对不上话(现在儿子儿媳生活在海外,宝宝就快降生),从去年就开始在老年大学学外语。并担任这个班的班长。虽然边学边忘,但是边忘边学。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放弃。.

TOP

引用:
原帖由 啸啸妈 于 2007-9-29 19:06 发表 \"\"
根据国外对理想状态的外语老师的描述来看,大山应该算是理想的外语老师了(不知他有没有教师证)。在教中国人英语时,他了解学生的母语及文化,能借助中文和学生有效地沟通,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西 ...
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
对于学习者而言,影响其习得效率和习得程度的外在因素很多
习得效率和习得程度在某一阶段可能会出现偏离
从习得效率的角度而言,年龄越大,母语认知越发达,与教师的沟通渠道越畅通,习得效率越高=〉年龄大的学习者、受教育程度高的学习者、能够以母语为中介语的课程。。。能够较快达到一定的习得目标
从习得程度的角度而言,年龄越小,与母语认知同步发展(但愿母语认知不要因此受到抑制),尽量排除中介语的课程习得越接近母语者语言.

TOP

另一个问题:(跟大山有关)
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教师越多,习得效率和习得程度都能够得到正向提高
大山的老师:语言学院的恐怕是用英语教他汉语的,然后,学相声,跟大妈、大叔闲聊,跟女朋友恋爱,跟妻子的亲戚朋友交往,跟同事相处等等。。。
学院后的那一部分是大山中文母语化过程(我们中国人,也是到20几岁,才谈情说爱、求职、建立职业基础、育儿的,这部分语言体验,大山和中国人基本一样)
最近在其他帖子里看到关于围绕母语的定义的讨论
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母语就是伴随认知、生活、社会联系固化的语言。
我的母语是上海话,但是我恋爱、婚后用的都是普通话,我工作时基本用日语,对我而言与我母亲讲话用普通话是不能想象的,我也不跟我丈夫说上海话(虽然我们都是上海人),工作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用日语 我丈夫英文很蹩脚(在我看来),但他跟同事谈技术一定会用英文,用汉语对他们是不便的,需要翻译的——虽然他们都是中国人,母语都是中文
所以,母语是伴随认知、行动和习惯的,与其说跟出生地有关,不如说与社会联系有更密切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7-10-3 01: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10-1 12:53 发表 \"\"
先不说你的基本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我的母语是上海话,但是我恋爱、恋爱用的都是普通话,我工作时基本用日语”
这句话的逻辑就有很大问题。
上海话和普通话间的区别与汉语与日语的区别一样吗?
方言就是方言, ...
方言,全称:地方语
国语,全称:国家语 我们的国家语,对母语是上海语者,是其他地方语:北方语
外语,全称:外国语
上海话,普通话,日语都是不同地方的语言,所不同的是政治地位,后面有没有有效政府 区别就在这里

你试一下去和四川或贵州的老人,或者不要跑那么远,只要在江南找些老人交谈一下,就会发现彼此根本不能沟通
认为普通话是所有中国人的母语的认识太笼统,太粗糙了
56个民族=中华民族,但是你写民族的时候写汉族(或其他),还是写“中华民族”呢?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7-10-1 14:0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10-1 12:53 发表 \"\"
先不说你的基本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我的母语是上海话,但是我恋爱、恋爱用的都是普通话,我工作时基本用日语”
这句话的逻辑就有很大问题。
上海话和普通话间的区别与汉语与日语的区别一样吗?
方言就是方言, ...
以你的逻辑,上海话不是汉语?.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10-2 12:32 发表 \"\"
"以你的逻辑,上海话不是汉语?"
方言是言,汉语是语。我的帖子的逻辑你理解错误。
汉语有统一文字支撑。上海话就像闽南话(台语?)一样,文字还是汉字。书同文,没说过言同音。
世界上有语言5900多种,其中有文字的只是一小部分。
当前中国共有语言100种以上(语言学家的观点);现行公用语9种,其中2种是建国后才有文字的。
有没有文字不是“语言”或“方言”的区别所在。.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10-2 23:59 发表 \"\"
speak a lot,but say nothing.
不需要语言学家,你是不是说你的母语不是汉语?
回答我的问题。“上海话和普通话间的区别与汉语与日语的区别一样吗?”
白马不是马?
上海人不是中国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10-2 23:59 发表 \"\"
speak a lot,but say nothing.
不需要语言学家,你是不是说你的母语不是汉语?
回答我的问题。“上海话和普通话间的区别与汉语与日语的区别一样吗?”
1 您是个自以为是的人
2 而且比较粗鲁
3 思维比较封闭,只有嘴巴,没有耳朵.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10-2 23:59 发表 \"\"
speak a lot,but say nothing.
不需要语言学家,你是不是说你的母语不是汉语?
回答我的问题。“上海话和普通话间的区别与汉语与日语的区别一样吗?”
也许您没有看50楼我的回答.

TOP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08-2-8 22:59 发表 \"\"


概念混乱。
母语是人自然习得的第一种语言,是思维的基础语言,其后习得的都是“外语”。
概念不混乱。
概念精细化。
母语是个笼统的说法。有多语言生活经验的人,并非所有的认知都在同一种语言中建立。
按照你的说法,世界上就不存在bilingual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