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下题
父母是“专业人士“的,往往很重视孩子的学业教育。因为他们自己是靠knowhow安身立命的。
父母是生意人,就把学业教育看得比较淡。我哥嫂都是80年代复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两个人到广州创业,做广告业的。我哥就把他儿子的学业教育看得很淡,用他的话说“学校里学的东西没啥用——你是读书人,你最清楚”
不过我可不敢苟同。我们夫妻两个都是吃专业饭的,现在都整天买书看书,对孩子的学业(幼儿园不怎么重视)但进小学肯定要管的。
我们邻居是一对医生夫妇,也很重视孩子的学业教育。
其实我哥嫂家,我家和我们邻居家,基本属于一个经济层次,但是我哥嫂对孩子的教育却看得很淡。
上海这个城市,大多数人向来是以当高级职员为目标的,而不是做生意当大款。所以这个城市的风气就是很重视教育。
当然,现在风气肯能一点点在变,但是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我从来都不以重视孩子教育为“耻”——现在有这样的倾向吧。
比如送孩子出去上个什么班,给邻居看到了,邻居总要说“哎哟,你给她学这么多啊?!”
幼儿园的老师也以责怪的口气说“你们给她学得太多了!”
打开收音机听到的节目也是批评家长给孩子报暑期班。
教育孩子本身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现在变成过街老鼠了
我女儿就顶爱考级,考级是她学习的一大动力
我觉得不爱考的可以不考
那些看不上考级,坚持不让孩子学这学那的家长自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
不要看着人家学心里就失去平衡,批判考级
完全可以像我哥那样
他说他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让他儿子一辈子不要到社会上受气,
想干啥就干啥
想读书就读,不想读就不读
我觉得我哥嫂的态度比较有担当
不要总是批判别人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7-8-6 18:1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