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为什么上外今年的小初招生要这样设置?

为什么上外今年的小初招生要这样设置?

今年的小初招生已近尾声,但困惑和疑问依然。在论坛上大受追捧的“上外”招生班级设置受到了不少质疑。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1。上外是公办教育,受到国家教育和上海教育的补贴,但这样的补贴与民办教育对每个学生的收费(公办700元/人,民办至少6000——8000元/人)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2。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对公办教育的最底要求,每年级开班不能低于2个班级,但对于上外这样的名校,开2个班级的话,对上(还有很多条子生)、对下(很多报考的家长)都是很难交代的。因此在不违反国家和上海的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就尽可能的少开公办教育班级。
3。上外和上外第一实验学校(俗称的“克勒”班)虽然是学习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但老师是根据课时来分配奖金的,多在“克勒”班上课,老师的收入会涨高,学校的决定自然受到在职老师的欢迎。
4。上外一直有开课外小课的传统,老师俗称是“背小猪”,自然上外和“克勒”班开小课的报名费用、标准也不一样,这样同样受到老师的欢迎。
5。4年后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上外第一实验中学“可勒班”的学生如想进上外继续学习,还要额外支付4万元的择校费。  
6。在教育走产业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在追求学校和老师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上外今年的小初招生为什么这样设置班级了。
7。上外凭着自己的这块金字招牌,对于这样的班级设置,对于几乎被许多家长神化了的学校,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舍得付出的家长、对于今年、乃至今后的招生都信心满满。


注:2007年上外——3个班级(公办)120人
      2007年上外第一实验中学“可勒班”(民办)360人(谢谢下面的提醒,搞错了,总共是360人,其中可勒班应该是240人)

[ 本帖最后由 秋天的雨 于 2007-5-29 10:4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