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丰禾妈 于 2013-5-30 11:25 发表 
老的自己搞定,小的也自己搞定,大家自己搞定,这种模式国外很多。所谓父慈子孝,父慈为何在子孝前面?正说明孝是种自然的反馈,爱的反馈,小的不赡养老的,遗弃老的,根子还是在老的身上,子女有爱,怎么可能不管? ...
这个就是我们帖子要讨论的,孩子的教育,根子确实就在这个老人身上,象楼主的故事里面的老人, 他们倾注所有为了孩子的婚房,甚至出去做钟点工, 为啥? 当初我想他们可能就是象你那样无私, 觉得孩子负担太重, 不如我们给你们减轻点压力,只要你们小夫妻两轻松点。 现在唉声叹气其实是平时不注意孩子教育的咎由自取,因为平时太为子女考虑,让他们觉得一切理所应当。 就连老妈做钟点工补贴也觉得没有任何触动。
还有不能光看到国外的一些表面现象。事实上尤其在华人社会,新加坡,香港, 很多人还是很多和老人在一起,并不是老的管老的,小的管小的。在父母老的无法生活自理的时候赡养他们, 问候(他们都是有养老金的, 甚至很多人的养老金完全足以应付生活成本), 怎么就是还不清的债呢? 他们这样在做的时候, 也许第三代看在眼里已经埋下了爱长辈,孝敬长辈的种子。
所以我希望我们60-70年代生的人, 也许真的不要这么无私,尤其是生儿子的, 慈母多败儿不是没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