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5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前言(ZT)

这本书我也看过,觉得对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肯定比较客观点,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样的,教育孩子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的。如能套用,培养出的都是同类的人,可能世界就不精彩了,她可能是培养应试教育的典范吧.

TOP

回复 #32helenLee 的帖子

,要能把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真正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提高,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其实家长也知道应试教育的害处,最坏的就是让孩子把学习看成是不得不做的苦差事,能不学就不学,而不是主动学,乐意学,能被迫学好像已经是好孩子了,很多无奈。.

TOP

其实搞素质教育对家庭,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因为应试教育还能有很多共同点,有很多参考书可以套做,可素质是每个人的特性的发挥,对每个被教育者得有不同的思路方法,还有作者提到的“慧商”“魅商",该如何定义?有该如何去实施哪?WW上的BBMM们,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好吗?不希望孩子只是书娄子,而是四商齐全.

TOP

出本书,就叫如何提高孩子的慧商,魅商,把旺网上的精彩话语整理出来,炫爸执笔,出了,大家都分一杯羹 .

TOP

做个快乐的人最好,有兴趣爱好,有知心朋友,有好老婆好家庭(将来,现在不行 ),就是我希望孩子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巴山秋月 于 2007-1-4 11:46 发表
偶家臭小子也不想做哈佛女孩啊。他只想做个有很多朋友的快乐男孩,想玩电脑游戏、想和朋友一起踢足球、想看点自己喜欢的书。看看也不是啥过分的要求,也就不强迫他去做啥哈佛女孩了。
你们永远也成不了哈佛女孩,只能是哈佛小子, 如果真成了哈佛小子,你们也能出书了 .

TOP

回复 #5606jj 的帖子

能玩进哈佛的才是高手.

TOP

接下去该谈谈如何让孩子玩进哈佛了.

TOP

以下是从”真相前言“电子本中载录:
记者找到了2001年毕业的北大中文系学生小龚,一听到记者的问题,他便斩钉截铁地回答:“没错,我也是废物。”

  “我现在的工资全部加上,每月也就是3000元,只够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小龚在母校附近租了一套房,每月房租800元。同屋的两人都是大学时的同学,其中一个已经辞职,准备考研。

  “我们都混得不怎么样。”小龚来自湖南,1997年以637的高分考入北大,至今在他老家的高中还是老师津津乐道的模范学生,但是他现在已经不太愿意说自己是北大的毕业生,而经常联系的几个同学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情况。“刚考进北大的时候,还飘飘然的,对以后的生活有许多设想,现在越来越实际了。”

  在校4年,每周六下午都是小龚和同学固定的踢球时间,但现在他们已经有3年没到球场了。小龚的同屋对记者说,他们现在越来越懒,不看书,不运动,对工作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没有成就感”是记者采访的名校毕业生最常说的一句话。

  “名校学生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了。”今年大四的清华自动化系学生小李这样对记者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小李本科毕业后将继续读研,“班上的同学跟我差不多,基本上就是读研和出国两条路,找工作的很少。”

  然而,读研和出国只是小李他们逃避就业压力的对策之一。“社会上一提到清华的学生,就觉得应该找很好的工作,拿很高的工资,有很好的出路,其实不是的。”小李告诉记者,选择继续深造是他们不使自己变成“废物”的有效方式之一。但这些曾经的“高考状元”究竟是怎样从“精英”变成“废物”的,小李和他的同学都没想通。(引自千龙新闻网)

   
清华北大多少家长,孩子的追求,可结果哪? 看了寒心啊.

TOP

回复 #67炫炫爸 的帖子

所以要上WW啊,这里的好妹妹可是我们的目标啊,省了一笔中介费,等过几年,WW得开个婚介圈子,这样,WW得圈子就大了,名气更响了,现在先抢把椅子.

TOP

大家都拼命想进清华北大,可如果”精英“最后成了”废物“,可是家长们始料不及的,这个社会确实不能只搞应试教育了,不仅对社会,对孩子也是不负责的,会害了孩子的。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而不是所谓的只会读书的”精英“.

TOP

回复 #75宝贝猪猪妈妈 的帖子

这个学校的毕业生进通用大概只能是蓝领吧 ,当然,蓝领也不错,至少能养活自己。
其实不是清华北大的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大家都被考试牵着了,清华北大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应该说大部分是优秀的。怎样避免把孩子从”精英“变成”废物“,是BBMM最关心的,就是不能死读书.

TOP

回复 #81宝贝猪猪妈妈 的帖子

,现在这个社会发展这么快,学习是终生的,虽然起点不同,可不断努力的话,前途都是好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岗位上不断进步,整个社会就有希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