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关于审判-查经

罗 11:以色列人的将来

1. 以色列人不全被弃、有余民(十一1~12)

  • 以色列人绊跌了,福音的祝福已经更迅速地延及外邦人。
  • 但以色列人仍有“余数”是相信福音的人,他们能成为“余民”,是神的拣选,不是行为。就像以利亚时代神的作为:“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 将来,以色列的归信将成为复活(与基督再临同时发生的事)的先驱

2. 对外邦信徒的劝勉(十一13~24)

  • 两株橄榄树──一株是栽培的(以色列,神的子民),一株是野生的(外邦世界)。
  • 要使一株停止结果实的橄榄树再度恢复生产力,就将野橄榄的嫩枝接于其上,原树汁浆能使野枝有生命力,这样,这株树就能再度结果子。
  • 外邦信徙不要因为犹太人失去救恩轻视犹太人,如果不是神的恩典,外邦人永远没有生命,不结果子。他们能成为结果子的新生命,正是以色列老树干的生命给他们的。以色列人不欠他们什么;倒是他们欠以色列人。


3. 以色列人的复兴(十一25~29)

  • 神对以色列计划的奥秘:以色列的瞎眼只是暂时的,为的是要使外邦人得到祝福。
  • 从宣扬福音来看,其顺序是“先传给犹太人”;而从领受福音来看,顺序则为“先是外邦人,再是犹太人”。
  • 余民原则,是古时先知就已启示的;“所有以色列人”终将得救,这个新启示,由保罗传达。

4、赞叹神对全世界的旨意(十一30~36)

  • 保罗检视了以色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后,用一首赞美诗作结,赞叹神的道路远远超乎我们的理解和判断。
  • 神的「智慧」和「知识」(33节)是特别指祂在基督身上所显明的计划。
  • 我们只是有限的人类,完全无权作出任何的批评。因为神是万物的本源(「本于他」),又是万物的维持者(「倚靠他」)和目标(「归于他」)。
.

TOP

罗12:灵命生活的四方面

一.对神----完全奉献(十二1--2)
完全奉献(身、心)是基督徒灵性生活的开端;我们能够把自己奉献给神,是神的慈悲;否则我们根本没有权利奉献自己。
1.怎样奉献?(十二1)
 A.将身体献上:就是具体的、有实际摆上的奉献,是完全的奉献。
  B.当作活祭:祭都必定先把祭牲杀死,否则不能献。把自己当作活祭而献上,意思就是要以看自己如同死了的态度来为主活,这样的生活就是奉献的生活。
 C.是圣洁的:要有一个分别为圣的圣洁生活。
  D.叫神喜悦:奉献当蒙神喜悦,不照自己的意思生活,只照神的旨意生活。
 E.要过事奉神的生活:「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注意,「如此事奉」表明奉献的生活就是一种事奉,我们理当借着这样的生活事奉神。
 F.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在此所说的心意更新,特指信徒对世界看法之态度的转变。
2.奉献的结果(十二2下)
  完全奉献的结果,叫我们能明白神的旨意。

二.对己(十二3--4)
我们应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不可太过或不及,要不偏左不偏右。
单有恩赐学问并不能使你在神面前有用,必须加上「信心」运用才有用。
    
三.对肢体(十二5--13)
  使徒在讲述信徒对神与对己应有之态度后,即指导信徒如何与别的肢体同心同工。
  1.职责的专一(十二5--8)
   「专一」是注重在职责上的忠心,专心于自己的本分,不推卸责任,不干扰别人,不嫉妒攻击别人。
  2.灵德的操练(十二9--13) :基督的律法
   A.爱人不可虚假:爱人应真诚无伪,不可装模作样。
   B.恶恶亲善:神不但喜爱公义,且恨恶罪恶。
   C.爱人亲热:基督里成为一家人的气氛,使人感到教会有温暖。
   D.恭敬推让:信徒待人应有礼貌。
   E.殷勤事主:常常服事主,就必从服事的经历中受到激发而更加火热。反之,在属灵的事上愈懒惰的人,必愈冷淡。
   F.喜乐:就是对所盼望的福要有信心,且坚信所望的必成,才会因所指望的喜乐,否则绝不会因所指望的喜乐。
   G.患难中要忍耐:「只管忍耐,神必给我们够用的恩典。
   H.「祷告要恒切」:在祷告未蒙应许时,不要灰心,须忍耐等候。
I.帮补信徒:信徒彼此之间,应常有爱心、互相帮助。
   J.款待客人:应当始终如一,坦然而有爱心地款待。

 四.对众人(十二14--21)
  1.只要祝福(十二14): 「只要祝福,不可咒诅」这带着命令的语气
  2.同情苦乐(十二15):「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就是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3.同心谦卑(十二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十二16)
  4.小心行善(十二17):「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十二17)
  5.追求和睦(十二18--19):「若是能行......」,似乎留下一些余地,在某种情形下,宁可得罪人,牺牲和睦,仍须坚持立场.
  6.爱敌胜恶(十二20--21):.

TOP

罗 13:

一.顺服掌权者(十三1--7)
  1.权柄出于神(十三1--2):正常的情形下,政府的权柄就是神的权柄;若政府的法令违背我们的信仰,使我们背叛神的命令时,我们就只好「顺从神不顺从人」了(徒五29)。
  2.掌权者是赏善罚恶的(十三3--4): 作官的责任,是赏善罚恶,绝非纵恶欺善。
  3.按良心顺服掌权者(十三5): 「顺服」有两种,一是因惧怕;另一种是因良心。   
  4.按理纳粮付税(十三6--7):当时的犹太人,可能对于向罗马政府交税纳粮十分不甘心。
二.爱与律法的关系(十三8--13)
作为一个基督徒,仅仅不犯国法是不够的,还得用爱心行事才对。
  1.如何实行爱心(十三8):
爱心两步实行:
  A.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意即无论什么事,都不要叫别人吃亏。
  B.要常以为亏欠:即常自觉在爱心上未尽当尽的责任等。
  2.爱如何完全了律法(十三9--10)
  律法的各种规条,都是为禁止人加害于别人。但「爱」却使人从内心不加害于人,因爱而不愿加害于人,且要使人得着益处。
「爱」的原则是从里面做起,是积极地给人好处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所未能兼顾的部份和律法未能达到的目的。律法只是公义的一面,若没有爱就不完全。

  三.劝戒信徒儆醒等候主来(十三11--14)
 劝勉和警戒的话,从主再来的时候已近方面,说到信徒应当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1.为什么等候主(十三11--12上):
   A.因黑夜已深:社会混乱,人心险恶,道德堕落,国与国之间的争战不安......不就是黑夜已深的时候吗?我们应当确知基督就要再来了,所以我们应该趁早「睡醒」。
  B.因我们得救已近:「得救」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说信徒还未得救,而是指救恩之全部实现(基督再临时之身体得赎)已比初信时更近了。
  2.要怎样预备主来(十三12下--13)
暗昧的行为:指十三节下半的荒宴醉酒,好色邪荡,争竞嫉妒......
光明的兵器:指十三节上半的端正行事。在消极方面我们要脱去暗昧的行为,积极方面,要有光明正大的生活,作为我们为福音的见证以及与罪恶争战的兵器。

    披戴耶稣基督,意即:
  A.凡事表彰基督,隐藏自己。
  B.在行事为人中使人看见基督的荣美。
  C.常住在基督里面。
  D.让基督为我们应付试探、罪恶、世界,由祂去接触一切。.

TOP

罗 14:

一、食物与信心(十四1--23)
  1.不要因食物论断弟兄(十四1--13上)
  (1).两等人对食物的两种态度(十四1--3)
这里所指食物主要是食肉(特别是祭过偶像的肉);因当时外邦人吃的肉,多半是祭过偶像的,原则是:肉的可吃与否,全在乎各人的信心如何。
「信心软弱的」:特指在食物方面的信心,软弱的人,即「只吃蔬菜」的人。
「你们要接纳」这话是对刚强的人说的
保罗对吃肉问题的态度,他吩咐不要辩论这样的事,百物都可吃,根据个人信心而定。
  (2).为什么不要因食物论断人?(十四3下--4)
  不要论断的原因有:
   A.神已经收纳:神既已收纳,我们还有什么权柄论断呢?
   B.神才是主人:惟有神才是每个人的主人。
C.神能使人站住:神能为祂的仆人负责,使他们能在真理的亮光中站住。
  所以,不要因食物论断弟兄。
  (3).以守日为例论食物问题(十四5--6)
   「守日」很可能是指守安息日,因犹太人有守安息日的习惯。
  (4).为主而活的人生观(十四7--9)
  从「食物」与「守日」问题,推论到信徒的人生观。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不但是食物和守日不是为自己,就是活和死,也都不是为自己。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属自己的,我们都是主的血所买赎的,所以都是主的人。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为主而活,若能紧握着这大前题,不论食物、守日、或是其它的事,就都有了准则了。
 「为要作死人......的主」,这「死人」应当是指已死的信徒,即上节为主而死的人;   不仅指为主殉道,也指一切终身为主而活,不求自己喜悦,一直到死的人。
  (5).我们都要站在基督台前(十四10--12)
每个人都要在神前受神的判断。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我们不要论断别人,因为在神面前终必有最后的定论,我们的论断不足以成事,只能败事,全然是多余的。

 二.不要因食物绊倒人(十四13--23)
  (1).不要叫人绊跌(十四13):在任何事上,总以不叫人跌倒为原则。
  (2).保罗所「确知深信」的(十四14--16):凡神所造的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是人的良心不安与疑惑,变成不洁净。
  虽然,食物本身并不能败坏人,但我们若因食物而使别人心灵受创伤,以致绊跌那受批评的人,就违背了爱人的道理。爱心当然比食物更重要;所以我们应当按爱心的原则,叫人灵性受益,而不该随意说话,叫别人受亏损。

(3).神的国所注重的是属灵品德(十四17--19)
  吃喝一类的事,只关乎身体的事,在属灵的价值上是轻微的。神的国不在乎吃喝,乃在乎属灵品德之建立。
  「圣灵中的喜乐」远胜于吃喝之使身体有享受。
  和睦是要追求的,意思是要付代价去得着的。
(4).凡叫人跌倒的事一概不作(十四20--21)
  神的工程,指神的教会包括信徒灵命之长进、各种圣工之推展等,若因食物问题而引起争论,甚至彼此不同心,失去和睦与喜乐,阻碍了神的教会之长进,这就是毁坏了神的工程。
  (5).凡不出于信心的就是罪(十四22--23)
  信徒应当在一切生活上,信靠神而行事为人。
确知了一项真理之后,就当持定所确知的,这才是有福的。.

TOP

罗 15:劝勉

一、互相担代效法基督(十五1--13)〗
本段意在劝勉信徒该彼此接纳,并且「互相担代」别人的软弱。
在罗马教会中,似乎有犹太的基督徒,与外邦的基督徒,为着食物与守日的问题有了隔阂,不能彼此接纳;所以使徒保罗在解明食物问题所应持守的态度之后,就劝勉他们要互相接纳,不分彼此。
1.基督的榜样(十五1--3):
我们是犯了罪的人,是该受辱骂的;但耶稣基督却担代了我们的辱骂。那本该落在我们身上的辱骂,却落在祂的身上。我们也当效法祂的榜样,担代别人的软弱了。
2.圣经的教训(十五4): 旧约圣经的各种应许指明要来的基督,和祂所要赐给我们的各种恩典。
3.使徒的愿望(十五5--7):
  保罗表示他自己对信徒的愿望有四:
A.愿神叫他们同心(十五5):同心事主。
B.愿他们效法基督耶稣(15:5):信徒们要效法基督。
C.愿他们一心一口荣耀父神(十五6):同心
D.愿他们彼此接纳(十五7):  彼此接纳,好「使荣耀归与神」。
二.同一的救主----基督是犹太人和外邦人的主(十五8--12)
耶稣基督是犹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既然这样,则犹太与外邦的信徒,就不该有任何分别了,即信徒不要因种族或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而分别彼此。

 三.祝祷的话(十五13) :本书的主要信息已告一段落。
  
四、保罗心志的表白(十五14--33)
1.开荒布道的心志(十五14--21)
2.想到罗马的心愿(十五22--29)
 五.请求代祷(十五30--33)
  .

TOP

罗 16:问安

 一、举荐非比(十六1--2)
可能这封信就是由非比带到罗马的。初期教会是有女执事之职的。
非比到罗马可能是为教会的事
信徒应当互相帮肋。

二、 问安(十六3--16)〗
(一).百基拉和亚居拉(十六3--5上)
百基拉(Priacilla)是亚居拉之妻。在圣经中五次列出他们夫妇之名字时,有四次都把她列在她丈夫亚居拉之前(徒十八18,26,罗十六3,提后四19),只有在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把她的名字放在丈夫之后(林前十六19)。
保罗初遇百基拉、亚居拉夫妇是在哥林多,按徒十八章二节所记,亚居拉是生在本都(Pontus),但侨居罗马。他们因罗马帝国之第四个皇帝革老丢(Claudius)驱逐犹太人而搬到哥林多,与保罗相遇。夫妇都是热心信徒。保罗写本书时,他又再迁回罗马;所以保罗在此也向他们问安。
(二).其他人(十六5--12)
(三).鲁孚和他母亲(十六13)
鲁孚是为主背十架的古利奈人西门的儿子(可15:21)。
从保罗的问安,可知西门的妻子儿子都信了主,且与使徒保罗十分亲密。保罗说:「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可见保罗如何尊重敬爱西门的妻子。使徒在此未提古利奈西门之名,可能他已去世。
(四).亚逊其土等人(十六14--15)
按本章所提的罗马教会最少有四处聚会:
  A.百基拉、亚居拉之家庭教会(3--5)
  B.亚逊其土等人的聚会(14)。
  C.非罗罗古等人的聚会(15)。
  D.此外按腓四章廿二节还有在该撒家里的人,看来可能是另一聚会处。这四处的聚会,保罗都算他们是罗马教会。
(五).小结(十六16)
  「彼此务要圣洁」似表示当时之亲嘴问安礼,是包括弟兄与姊妹之互相问安。
三、 最后劝戒(十六17--20)
提醒信徒避开那些背道的人,对背道者的言论,充耳不闻,是简易的拒绝试深之方法。

四、代笔问安(十六21--24)
 保罗替同工问安的计有:
 A.提摩太:保罗最亲密的助手(本书必写于徒16章以后),与保罗有情同父子 (腓二19--22)。
B.路求:大概就是徒十三章一节之路求。
C.耶孙: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受逼害时,曾为保罗的缘故受苦(徒十七6--9)。
D.所西巴德:是庇哩亚人,即徒二十章四节之所巴特,曾与保罗同到亚西亚。
E.代笔之德丢:本书由德丢代笔,保罗也替他向罗马信徒问安。
F.该犹:保罗在哥林多就住在他家里(林前一14,徒十九29,二十4),并且哥林多教会可能就在他家里;所以保罗说他也是「接待全教会的」。约翰三书一节之该犹可能是另一人。但林前一章十四节与约三一节的该犹,与本节的该犹,原文是同一个名字。
G.以拉都:是哥林多城内管银库的管员,也跟保罗同工(徒十九,提后四)。
H.括土:在哥林多的一位弟兄,其它不详。

五、 结语----祝祷的话(十六25--27)
  保罗所传的福音的主要内容就是耶稣基督,而这福音原本是隐藏的奥秘。这奥秘虽是「永古」隐藏未显,但如今却已显明。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荣耀归与独一全智的神。神既是独一全智的神,其所设计之救赎妙法,和祂对宇宙的永远计划,绝非渺小的人所能妄自论断的。人必须虚心承认自己的软弱无知,信服祂的真道,使荣耀归给祂,阿们。.

TOP

 5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