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级,怎样把握这个度?
这两天正值考级高峰, 我这里每年到了7月8月, 总有很多来突击的, 感慨万分。
先说前两天的同学聚会,总是会少人, 一问下来原来是被派去外地做考官了, 现在考级居然在外地都有点了, 汗一个。
先不说程度不到, 硬拉级别的学生了, 就说技巧是到这个级别的吧, 有个学生, 从小我带大的, 技巧自然是没有话说, 今年考六级, 一年级的小男孩, 怎么也理解不了这个中国曲子的旋律, 总是问我: 老师, 为什么“思索”的时候, 就要慢慢的, 仔细的呢? 我总是和他的家长说, 明年的7级, 不要考了吧, 要不他要少学很多东西的。
是啊, 技巧是到了, 但是, 一二年纪的孩子, 怎么和他们来解释贝多芬和肖邦的内涵呢?
其实年年跳一级考, 真的不如隔年考, 我们为什么让孩子学钢琴呢? 为了上附小? 上附小的孩子不用这么看中每年的考级;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 这样为了考级,尤其是为了准备考下一年的高级别, 放弃音乐, 旋律而强调练习曲的钢琴练习, 又有什么兴趣呢; 10级考出来了, 就放心了, 孩子会自己看着谱子弹自己想弹的东西了?
可能么?你以为看着谱子把曲子就弹出来是10级出来就可以的? 笑话! 这是个很专业的要求了, 旋律在那里, 踏板怎么加, 没有音乐底蕴是不可能的。
当然, 考级也有它的好处, 例如, 测量孩子一个大概的水准;给没有很多演出机会的孩子一个仔细抠曲子的过程;学会怎样把乐曲做细致。。。等等, 但是,这些正面的作用在考级这个过程中好像没有发挥多大用处。
我知道现在的现状不是我们这些老师所能决定的, 只是希望我的这篇牢骚, 可以对一些热衷于考级的家长有所启发。
牢骚发完, 我去吃饭了
[
本帖最后由 fay 于 2007-8-8 23: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