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6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不可说,所以不说

不可说,所以不说

                                               不可说,所以不说
小升初最为惨烈的一幕已经拉开。
去年的现下,我就上外附中说了不少,回帖中有不少是鼓励、感谢的,我铭记在心;也有不少板砖,其中造谣、中伤之语,我坦然面对,但也不敢稍忘。
为此,今年我小升初择校的最后阶段,我不会就以下话题回帖:
上外附中的择人标准是什么
——投递资料的孩子大部分都很优秀、获得面试的孩子或许(仅仅是或许)更优秀。被录取的也只是学校认为更适合而已,从发挥看心态、看潜质,看语音语感,从中找出适合学校教学理念的孩子。没被录取的只能说没有缘分。

上外附中是不是有很多条子生
——当下择校,有条子不奇怪,没有条子才不可思议;条子生不少,敢于在百多人大会上承认收条子生的不多。上外是承认有条子生的,120人之外、三个班级之内,就是条子生的空间。如果你的面试成绩在125名无缘上外,那不是条子生挤占了你的空间。

上外附中理科不好,外语只是一门工具,孩子过早定型不利
——上外的理科也很强势,已经有很多帖子提到过了。去年十校联考理科第一的成绩证明了学生的理科素质和学校的理科教育能力,学生在大学的专业分布也说明了上外的理科优势(不以四大名校为参照)。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407890&extra=&page=1上外对现下的竞赛确实不太重视,奥数尖子进了上外或许就沉寂了,是不是他们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东西?是不是释放了中考的压力,他们不再需要奥数来证明自己?但有一个事实:上外附中的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中屡屡获得大奖,说明上外对竞赛的另外一种关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数学、计算机为工具、以外语为依托的竞赛竞争力。

双语班、小语种吃亏
——去年有人调侃,大学生已经成了大白菜了,至少有20%的学生毕业即失业。所以要物以稀为贵。进了上外附中,你是1/120,进了小语种,你是1/40,对应于某一语种,你是1/10。即使全国16所外国语学校加起来,某一语种每年不过160人而已,而教育产业的上游——高招市场,“进货量”有600万之巨。所以双语和小语种的优势不言而喻。至于每年都在增加的、定向招收的国际公务员本硕连读班,应该是另一个利好。
除了以上话题外,还有有关上外第一实验的话题,因为我没有多大的了解,更不可说。

上海的好初中很多,上外附中只是其中的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适合的那个或许就是更好的,奔那个学校去吧!

读书,初中不是目的,四年后、七年后才是决战;
人生,读书不是目的,十年后、二十年后才见分晓,
所以,小升初,让我们坦然面对!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17291-1-1.html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5-11 11:31 编辑 ].

TOP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宾 于 2008-5-25 19:59 发表 \"\"
其实考王说这样的话也还太早。
那一段话?请赐教,谢谢。

我一直认为:
读书,初中不是目的,四年后、七年后才是决战;
人生,读书不是目的,十年后、二十年后才见分晓,.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