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震惊!某中学魔鬼式教育

河南省是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典型之一
在上海考到复旦录取线的学生,在河南是不是能考到一本,还是个未知数.

TOP

回复 6#田园妈妈 的帖子

湖北黄冈是个名校,夏天孩子已经坐出褥疮了.

TOP

回复 8#田园妈妈 的帖子

有道理的。
当然,进了大学里,大学如何教育也很有关系。.

TOP

回复 10#田园妈妈 的帖子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孩子的压力小一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田园妈妈 于 2009-4-5 18:33 发表 \"\"
太残忍了,这样就是进了北大、清华又怎样,十岁到二十岁的魔鬼生活可能会在一生投下阴影,毕竟代价太大了呀。一旦做到所谓的“人上人”,还不知咋嘀。
确实有些学生的心态、行为很可怕的。.

TOP

回复 13#田园妈妈 的帖子

任何事情都有代价,比如,进入社会后,要有一定的自由、地位、被尊重,这就要靠先前的努力。
所以,平衡是很重要的。这是家长的任务。.

TOP

回复 15#田园妈妈 的帖子

有时多上旺旺也会影响平衡,主要是失去了自我,就会失去平衡。.

TOP

回复 17#田园妈妈 的帖子

在旺旺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优秀的孩子。家长看多了会羡慕、会焦虑,会因此而改变适合自己孩子具体情况的、或许是真正正确的方法。
但是,成功很难复制,优秀很难移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何况,成功,特别是优秀的标准是有较多主观成分的。.

TOP

对,从实际出发,做好自己 .

TOP

回复 27#异特龙丁丁 的帖子

问题是教育资源很丰富的国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上大学,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
现在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活干,一部分培养技能的学校没人愿去,本来就不多的教育资源就这样被浪费着。
说到资源,离不开规模、结构两个关键词。
进一步说,是教育资源匮乏、还是结构分布不合理?.

TOP

回复 47#KANCY妈 的帖子

能与黄冈中学出来的同学做室友,那多数是名牌大学的了。
据说,江苏如皋那里的学校,魔鬼指数也蛮高的。.

TOP

回复 49#KANCY妈 的帖子

是不是那位室友在大学读书时绩点很高呀。.

TOP

回复 51#KANCY妈 的帖子

友没有到“三九胃泰”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6 19:27 发表 \"\"
有没有到“三九胃泰”呀。
.

TOP

回复 55#KANCY妈 的帖子

绩点3.9呀.

TOP

回复 63#异特龙丁丁 的帖子

这里面的问题比较复杂,除了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外,还涉及到中国的生育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
芬兰的教育制度很好,欧洲的不少国家也是如此。但是这种教育制度的施行也要靠观念来支撑的。儿子在德国人家里住过,他们有五个孩子,父母都是教授,孩子在不同类型的学校读书,有两个小孩已经在往技工方面培养。
现在中国制造业高端技术工人的人才很缺乏,数控机床的高级技工起薪6000元还是很难招。而大学生要找2000元工作的岗位已经不太容易了。即使大学生已经有了大白菜的趋势,但家长和孩子还是对高级蓝领的岗位不感兴趣,当然中技、高职教育的水平也就很难上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7 01:51 发表 \"\"
当然中技、高职教育的水平也就很难上去。
平行志愿条件下,这种情况有加剧的趋势。
过去中考前有一个分流考,为中职、中技留出一点稍好的生源,后来也取消了。去年我呼吁过两考分离,但没有人听。.

TOP

回复 85#孩子娘 的帖子

你的孩子很不错的
我到老了,连拐杖都没有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7 10:46 发表 \"\"
谢谢!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是对的,只是你引用那个帖子太那个了
一门两杰,在此握手。.

TOP

回复 100#Jupiter 的帖子

“压力班”的提法别具一格的!.

TOP

回复 105#胡豆妈 的帖子

你的观点不错。从目前来看,还必须在中考时两考分离,让一部分成绩稍好的孩子提前报名中专中技。并且要降低中技、高职的学费。.

TOP

引用:
原帖由 胡豆妈 于 2009-4-8 11:43 发表 \"\"
有了好的职业技术人才,各个行业才有希望提升一个档次。
中国制造业的希望也在于此。.

TOP

回复 109#胡豆妈 的帖子

主要是制造业,这个行业关乎国家的竞争力。其从业人员主要是蓝领。其他行业高素质人才的缺口和后果不如制造业严重。中国经济的外向度很高,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很低,我们以环境的损失来推动出口,后果很严重。.

TOP

回复 113#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依托大企业办职校,包括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大企业可以是企业集团,也可以是不同企业联合办。
学生采用定向委培的办法,适销对路的,就有好的学生来了。.

TOP

回复 115#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培养的是流水线上的知识性、技术性蓝领,只能说是职前培训,至多是初级人才。
成材后再挖过来也可以。.

TOP

回复 115#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依托大企业办职校,现在这种学校也是有的,生源、声誉、就业都不错。.

TOP

回复 119#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过去很多工业局都有大学,现在都并掉了,如工技大、应用技术大学,他们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工业局的职大,我们的并到东华大学去了。
但是,有的企业集团把学校留下来了。原来的仪表局,现在的仪电控股集团留了一所学校,在奉贤
2003年,汽车集团等十三家大企业联合投资了一所学校,有校董事会的,现在办得也不错。有企业依托,就业不错。
太平洋保险公司办了一所本科(社保案后,现在叫停了),毕业生去金融系统的不少。.

TOP

回复 121#钺钺妈妈 的帖子

类似魔鬼训练的学校全国有不少.

TOP

职业学校也是有不同的层次的。.

TOP

回复 133#俩子爸 的帖子

你老家比邻县经济发达?.

TOP

回复 133#俩子爸 的帖子

你有跟踪过两个县的学生的出路吗?.

TOP

回复 138#俩子爸 的帖子

我是问你“概率”.

TOP

回复 140#俩子爸 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4-9 16:06 编辑 ].

TOP

回复 142#俩子爸 的帖子

我认为这1+3+2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很优秀的。.

TOP

1个省重点加3个省重点加2个相当于省重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9-4-9 23:26 发表 \"\"
那个县的人口是90万人,只有一所省重点高中,那个区人口是47万多,有3所省重点和2所普高。由此看来,两个县区学生的竞争残酷程度有多么不同。
魔鬼式教育资源分配?由此看来,魔鬼式教育也有它的无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