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初中育儿话题】(05)与蛋糕老师论谈:初二孩子特性——“烂污泥”?“橡皮泥”?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15#子玖妈妈 的帖子

散养的孩子就要培养创造力,否则你将为散养付出代价。.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6 11:00 发表 \"\"
这句话很深刻的,也很沉重,前辈,能解释一下内涵吗?
现在有中考、高考指挥棒,孩子被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如果真正要散养,不理会应试教育那一套,你就要走竞赛、特长的路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8-6 16:32 发表 \"\"
竞赛的路现在也是很吃力的,看了火车运茶的帖子,庆幸我们没有在奥数上花太多时间。大同杯物理我儿子倒是很向往的,也早就听说过,初二试试看,对于科学他是一直有浓厚兴趣的,和运动、武侠小说并列。呵呵。
谢谢前 ...
如果拿不到自主、推优的有效筹码,就要围绕中考的课程圈养了。.

TOP

回复 47#H爸 的帖子

学有所得,赛有所获,行有所果。这是半圈养、半散养的最佳结果。学有余力的孩子在初二阶段还可以半圈养,到了初三就可以决定半散还是全圈了。
广义散养是大人做甩手掌柜,狭义散养是离开中学课程紧张地保持孩子学习的自由度。我在17楼以后的跟帖,所说的“散养”都是狭义散养。
.

TOP

回复 50#H爸 的帖子

我们也是“狭义散养”,因为在上外附中,没有中考。高三就彻底放养了。.

TOP

回复 50#H爸 的帖子

学有所得,赛有所获,行有所果。是小H。
思有所得,是老H。
过了“橡皮泥”阶段,就要决策关键的初三如何养了。


不管如何养,女孩要富养不变。.

TOP

回复 72#不二周助 的帖子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争取后来居上.

TOP

回复 82#香甜蛋糕 的帖子

那就再加上“毛主席教导我们说”.

TOP

回复 109#H爸 的帖子

我们就读的学校没有代表性,不敢来误导。.

TOP

回复 120#语儿妈 的帖子

好久没见了。.

TOP

回复 117#peteryang 的帖子

你的帖子总是那么深刻!.

TOP

回复 143#语儿妈 的帖子

辛苦了!.

TOP

回复 143#语儿妈 的帖子

哎呀,投缘!投缘!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做得蛮彻底的:
初一之前除了围棋抓得比较紧外,别的不管。到了初一基本放手了。为了孩子游戏,收集了几十张游戏卡,几百个游戏。游戏机和卡都在呢,与他初三在游戏机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放在一起。
整个初中课外就读了三册牛康,考了一个计算机中级;花不多时间准备,参加了一次白猫杯比赛,拿了个小奖。到了高中彻底放手,他学什么,我顾而不问,我既不懂,也没时间,只是选大学时干涉了一回。接下来申请美国大学,我就不干涉了,就一条,申请费和机票、行李由家长打点,别的没能力了。
我管小孩,就两句话“把握方向,控制走向”。
小子遇到WW上的小朋友,开口第一句:几年级了——中预;第二句,有好几年好白相来。晕吧?
小子说:进大学一看,辛辛苦苦十二年寒窗过来的,大部分厌学,读书读怕了,打游戏!玩!补偿过去的损失;一路上比较轻松过来的,倒像是没有学够,当然,也有十二年寒窗再加四年寒窗的,但不多。

看了语儿妈的帖子,受到鼓励,斗胆上来放毒了。至于小子,已经建国WW孩子,当面放过毒了.

TOP

回复 147#H爸 的帖子

我天天忙到早上2、3点钟,继续不了了
脑子晕晕乎乎的,错字也不少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8-12 08:4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8-12 08:55 发表 \"\"
特例还是有的——不需要参加磨人的中考,只需要一次校内的直升考,孩子怎么养都行哦。
所以一直不敢多说,以免误导。两年多前还以散养为题写过一个帖子的,看看现在的大形势,宝宝们被圈得益发紧了,再说就变成反潮流了。.

TOP

回复 151#H爸 的帖子

最近没忙帖子,忙五斗米。.

TOP

强烈呼吁改革教育和考试体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有为的后代。
“心”:有健康、阳光、奋发向上的心态和经得起挫折的心理素质。
支持语儿妈的养心说,建议交流养心术。.

TOP

引用:
原帖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8-12 18:06 发表 \"\"
您干脆发个“养心殿”的帖子,咱来揍个热闹
110、121、146和现在这个帖子发帖时间,看得出我最近熬夜太厉害了。.

TOP

中国教育的特长是扼杀创造力。
我曾在一个帖子中说过,中国的学生看见一个题目,首先想的是标准答案是什么,老师阅卷,也就是找得分点。而外国的学生看见题目会想一系列为什么。有质疑才会有创造。
哲人说,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100个哈姆雷特,
但是,当哈姆雷特出现在中国的考卷中,十万个考生笔下就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了,
除非哪个考生愿意放弃得分点。
天真的孩子心中总是有无数个为什么,但进入教育体系后,质疑被禁止了。从不准质疑到不敢质疑,再到不会质疑,流水线上量产的学生思想被禁锢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中国竞争力积弱的根子,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

TOP

回复 187#香甜蛋糕 的帖子

还有一个版本是“米和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