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音乐] 来问问大家两周回琴的人多吗? 钢琴

如果不是很高的级别,建议不要2周一次。。

因为人都有惰性,一周一次上课总归有点压力的,完成起来会比较有动力

2周一次,很容易懒散拖沓,而且一旦有什么错误,练2周都成习惯了,再去老师那里改都改不过来。

可以把每周的功课留少一些,但孩子每天练琴的习惯不可破坏,练得短些都可以的。学乐器贵在坚持,不单是对孩子学习有利,而且也在培养孩子的毅力。

我们小时候学琴,刮风下雨,雷打不动。从不请假,家长一直坚持,所以孩子也就没有任何偷懒的理由,磨砺了个人的意志。

现在回味起来都觉得是段宝贵的经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TOP

引用:
原帖由 阳阳妈妈6 于 2008-10-23 13:07 发表 \"\"
老师说的句句在理。。。

练得短些, 是多短呢? 我们是每周1条哈农, 1或2条什密特,1条琶音,一条299或1条巴赫,再加1条钢基(基本摸一摸)或一部分的小奏鸣曲。 跟老师说了减少后,只减少了一个曲子。要在这个学 ...
如果一周一次的话可以把作业定为哈农1条,音阶1条,这个基本功不可少,曲子的话一条也可以的。因为299比较难。或者半条299,半条乐曲或BACH。都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只是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节奏不能松散下来。

我们小时候虽然没奥数班,但是升学压力是很大的。众所周之的,我们80后这代是人口高峰,从小一路上来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

小升初必须考2次,中考也是竞争激烈,人数非常多。高考更加是达到人数最高峰。

Maggie老师小学时候除了学校功课必须保持在班级前列,钢琴每天都要练习,每周都要上课。同时还要担任班级小干部要帮老师做很多事情,之后又要担任学校大队委员及大队主席,也是很多的活动工作任务。每周二要参加书法班(当然这个最后没有坚持下来,为了琴放弃了),周五要赶去少年宫参加学校选派的培训任务。那个时候一周是读书6天的,没双休日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最后小学毕业前夕,在自己的努力与老师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学校唯一一个免试保送重点中学的名额。

小学在读期间,成绩始终能保持班级前三,同时钢琴学习也一直坚持着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区级比赛的一等奖。


而且当时经济物质条件之贫乏是如今孩子不能想象的,求学之路更加是异常艰辛。是坐在爸爸自行车后面带来带去的。

连钢琴学费可以说都是家庭之繁重负担,但是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一直坚持下来了。

那个时代的家长从来不会觉得孩子很辛苦,我们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肯定疼爱的。但是当时的家长一个一个都是很严格的。觉得能给你创造艺术学习的条件已经不容易,所以没有任何理由的必须把它学好。没想过走专业道路,只是觉得既然学了就得学一样像一样。

所以至今还要感谢家长的严格要求和呕心沥血地付出,不然哪里能有扎实的基础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