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孩子的潜力的?这些考试能得到什么结果?

引用:
原帖由 yuyan7381 于 2008-5-10 21:06 发表 \"\"
生而知之,指得是靠自己的悟性去明白,而不是别人教的;学而之知是努力学习后而知道;困而知之就是说非常勤奋、疲惫而知道。这是指人的悟性的高低。我总认为,一个人,一个孩子只有自己去领悟,他才会走得远。知之不 ...
看了您的发言,觉得您想法中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比如人的复杂性的问题,比如学前教育该到怎样程度的问题等。
有天和王老师聊了所谓聪明和笨的标准问题,王老师认为聪明是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因此可以通过建模及数据分析加以测量,但是我觉得即使能够测量也只能说明一个方面,不是大多数更不是全部,因为这涉及到人的复杂性问题,一是生物层面的复杂性,二是社会层面的复杂性以及两者交叉影响形成的复杂性。
首先,我私底下认为,将来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智力、性格、习惯、志趣、环境等等都是影响的要素,一个人将来的人生轨迹会受这些多重作用力的影响,而智力的影响力在其中只是力的一个方面,不是大多数更不是全部。
其次,我觉得现在的教育走进了歧途,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人不断获得自我提升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应该是内生的,而不是外来的。人的生长就该契合自然的规律,象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一样,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生长,允许其有快有慢,有先有后,有疏有密,要给予耐心和时间。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无法进行原始状态下的精耕细作,大踏步地开始机器化大生产的机耕作业,以一种MS高效率的方式来实现对人的教育和改造。人不再被允许自然生长的后果是什么呢?首生就是人的主动性被剥夺了,其次是可持续性被削弱了。很多人在进了大学以后,就不再努力学习,很多人在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后,就不再愿意提升自己,或许这些都可以从某一方面证明我们现行教育模式的不可持续。学习该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的呀。华德福教育认为,当我们身体的某方面在成长初期被过度使用,就有出现硬化的可能,其害处在短期内可能看不见,但它带来的损害会在几十年后体现出来。比如说童年过度地学习,会导致成年后心脏病或其它疾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当很多人满足于孩子认了几千字,做了多少公文数学,参加了多少兴趣班时,可能想不到这些会给几十年后的孩子带来什么吧。教育的主体是人不是机器,对我们来说,还是要给予孩子们充分自由生长的空间,顺其自然,顺乎天性。
一些浅见,欢迎拍砖。.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gwenge 于 2008-5-11 09:06 发表 \"\"

教育走入歧途一说,很类似今年来流行的“教育生态论”,只是你的比较激进,有回归原始的意思。教育的功用性最佳表达就是父母教孩子、师傅带徒弟。但现实中对6-18岁就难操作了。
大学生阶段不愿意学,就是大家感觉 ...
其实我觉得我一点都不激进,我只是不想过多地为难孩子,不愿意在她觉得学习一样东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逼迫她学习,学习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哪怕在别人看来,我的孩子有多落后,我仍然希望给予她时间和耐心而不想透支她的未来。关于学习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大多数人的动力是为了考好的分数,进好的学校,评更高的职称……也就是说有现实的功利需要。但是我想,真正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能够有长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意,应该不只是为了功利的目标。当什么时候学习不再为了任何一个目标,任何一个人,而只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满足或者说是理想,那才是真正充沛的动力,才能真正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内心真正的热爱,以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努力的执着。看来我们关于教育的认识有根本的区别,还是各自保留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08-5-12 12:18 发表 \"\"


我觉得要等到那个理想的点,小孩子同样会错失很多。知识是智慧的积累,虽然我也希望我能从原始社会一点一点自己体会到当今科技\人文境界的普及水平。但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小孩子的接受能力似乎很有适应 ...
呵呵,您说的是对的,孩子就象一个空杯子,你往里面装什么他就有什么,我也并不否认有早慧及具有超强承受能力的孩子,重要的是度,也就是那个点,关于这个点的把握可真是超级难题。因为这里的父母是真正关注教育的,所以我也就有感而发,胡诌了几句。知易行难,懂得道理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做到,教育是一件凭直觉的事情,那个点只有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才有可能感受到,过多地寄望于学校和老师,是不现实的。您也别真的认为我就是一切顺其自然的忠实执行者,很多情况下,事情并不象想象中那么容易。虽然我也努力去放松心态,可人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的。就象前几天,打电话给孩子的小提琴老师,希望他把进度放慢,把难度降低,并且告诉老师,我们学习音乐的目标只是为了让她能够热爱音乐,没有过高的期望。但是老师说,很多技能训练,过了她这个年龄就可能再也无法达到了,我只能无语,因为女儿在他眼里是块好材料,不加以雕琢,他觉得可惜。因此,我也就只能听任着孩子被逼迫,所以您看,知行一致并不容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去和别人比较,在尽可能放松的状态下努力做好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我对自己和孩子都是这个要求。.

TOP

回复 63#pm_simple 的帖子

关于学习乐器,技术是基础,小孩子的敏感度和可塑性都要高于成人,在十岁之前进行相关的技术训练会更省力也更容易见效。对于音乐的理解则需要后天不断地学习、积累、感悟。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确是学习西洋乐器的一个障碍,可是我们的目标也不是为了培养大师啥的,只是想多提供给孩子一个丰富生活,表达情感或者说是社会交往的渠道。老师觉得我的期望太低了,可我就是那么想的,我的想法是对孩子不要抱任何期望~~~估计要被板砖砸S了,忽忽~~~~~.

TOP

回复 66#pm_simple 的帖子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声音和曲目,而这些曲目通常是和文化背景相关联。在古代,音乐、诗歌和戏剧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方面中外都一样,只是形式、内容有所不同,表现出的就是文化和信仰的差异。我同意你所说的,要学哪方面的乐器,就要更多地接触哪方面的文化,包括信仰,不然很难有精准和独到的理解与表现。现在学西洋乐器的比学国乐的人要多很多,是和西方的文化强势有关,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一直处在被边缘化的状态下,我们的文化自信自甲午战争起,就不断地被打击,直到现在都没有复苏。所以学国乐在当前是需要有勇气的,因为知音难觅哦~~~~我们国家前些时间去梵蒂冈演出,为啥是上海爱乐乐队和上海歌剧院而不是民乐团呢?为啥演奏的曲目是莫扎特的《安魄曲》而不是《二泉映月》呢?原因很好理解,因为我们是去和世界沟通,需要用世界性的语言,用别人熟悉的语言,我们需要学习西方,也需要西方了解我们,仅此而已。我想我们的孩子都应该要有做世界人的打算,因此,学习了解世界通用的语言是必要的。
哎~~报歉啊楼主,俺这一啰嗦,这主题奏漂移到爪哇国去了~~~~~打住打住~~~~~

[ 本帖最后由 芋艿小丸子 于 2008-5-12 17:49 编辑 ].

TOP

回复 71#pm_simple 的帖子

面对西方的音乐和绘画,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无知,但我喜欢看,也喜欢听,觉得它们可以让心灵宁静。这是一种富足状态下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东西,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它们曾经达到的那种高度,后人怕是再也难以企及。同样的,不仅仅是西方的艺术,中国古代艺术所达到的高度,也只能令后人望其项背。我们有精妙的文言文,有多得数不清的诗辞歌赋,有至今还闪着智慧光芒的诸子百家学说……可是不要说我们的中学生了,就连博士生、硕士生甚至他们的导师又看过多少古代典籍呢?有时候和朋友开玩笑说,我们现在研究生、博士生的人文素养,甚至不及古代的穷酸秀才,呵呵~~~传统文化在被一次次革命和运动肢解后,要重新拼接起来,谈何容易。
又扯远了,把话题拉回来,不管西方世界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如何,我觉得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本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掌握与世界沟通的技巧,没有本国文化作为根本,就成了一叶浮萍,没有掌握与世界沟通的能力,就只能孤芳自赏。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一定要让好的东西占领住孩子的阵地,把根基打好了,今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有鉴赏和判断的能力了。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孩子,通常是不太喜欢听流行音乐的,所以需要尽早地给孩子的感官建立起美感,建立的方法除了家长身体力行地去爱好和学习,还可以通过创设环境来潜移默化~~~所以从这个视角来说,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成长和更新的过程。
话又多了~~~唉,被你们害惨了~~~~

[ 本帖最后由 芋艿小丸子 于 2008-5-12 23:53 编辑 ].

TOP

回复 75#yuyan7381 的帖子

您关于音乐和科研的比较挺有意思的,爱因斯坦是科学家,可他拉小提琴也很了得,呵呵~~~当理性与感性结合,当科学与艺术相融,且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均衡的值时,人的潜能就可以迸发,有如灵光乍现一般~~~不知道偶的这种认识对不对,有机会把赵晓声的书找来看看~~~~

[ 本帖最后由 芋艿小丸子 于 2008-5-13 00:06 编辑 ].

TOP

回复 79#yuyan7381 的帖子

呵呵~~~是呀,爬山的比喻很贴切,但是偶还是觉得爬山的过程更重要,这是一个挑战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至于结果,是不是真的能够爬到山顶,倒不那么重要了,真的到了顶,也就高处不胜寒了。偶不希望孩子的一生是在山顶渡过的,即使她有这个能力达到。偶希望她的人生是温暖,自信,丰富和有盼望的。

[ 本帖最后由 芋艿小丸子 于 2008-5-13 10:59 编辑 ].

TOP

回复 82#pm_simple 的帖子

谢谢,您过奖了,偶算不得好家长,偶陪女儿的时间太少了,需要严重检讨~~旺网上有很多象SEANENJOY这样的好家长,实在是值得好好学习。
这段时间偶好象也患上了强迫症,有事没事地就会跑来看看大家的讨论,很有启发和收获~~~~偶们已经和实验失之交臂了,但是还是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了解——比较——鉴别——为我所用,这个过程适用于各种学习,很不希望看到孩子将来被集体洗脑,盲目地去接受任何说法,她们这一代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这个基础的建立在于家庭教育,在于父母的认识。很高兴有同道中人,握手ING~~~~.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