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满2岁时正好社区成立早教中心,就送过去玩。三个退休的资深幼儿园教师们都夸我带孩子有水平(嘻嘻,自我陶醉一下),其中一个还劝我不要去上班了,呆在家里再生一个,多为国家培养人才。

就是这个老师积极推荐我给孩子读经,还说她女儿也读的,但是从中学开始,太晚了。我按照她给的电话,和网上查找的信息,仔细了解了一下,感觉还是不适合小小朋友。没错,小朋友记心是好,学过的马上就能记住,可是记住这些有什么用呢?她能普通话都说不好,不能完全理解,别说那些文言文了。还是等她年纪大点,能理解了,感兴趣了,再让她去诵经吧,免得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孩子的差异很大,当时第一批来上早教中心的,有个17个月的女孩子,是姨婆带的。在那个姨婆的指挥下,那个1岁半不到的小女孩接连背了好几首唐诗,令我啧啧称奇。可是我们家的,别说让她背了,就连我给她念唐诗,她都反感,对一般的儿歌也没什么兴趣,只对故事感兴趣,每天晚上折磨我,让我不停给她讲个故事,有时候同一个故事要我连续讲三四遍!可是,这就是适合她的学习方式,她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简单的、重复的故事情节中,建构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要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良好习惯,不是只有诵经这一条路。后来看了小巫的《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对于诵经的深刻批判,才明了,其实,有比诵经更好的路。关于这一点,阿甲在《儿童阅读100个关键问题》中也回答到了,即使是他这样一个对于阅读,对于传统文化最忠臣的拥泵者,对于诵经的态度仍是有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