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amy妈
(......)
发表于 2007-12-20 09:07
显示全部帖子
血尿酸增高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那么嘌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核酸。核酸是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我们平时常说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就是它的组成成分,遗传、种族等均由它来决定。DNA及RNA自身处于不停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嘌呤即是它们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物质。嘌呤在酶的催化下进一步代谢分解,即转变为尿酸。可见,嘌呤是核酸的代谢产物,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谢最终产物,所以说尿酸是细胞分解的终末产物之一。它对人类没有丝毫利用价值,被视为人体的“垃圾”,如肾脏不能清除掉,就会引起痛风,故把尿酸视为有害物质。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此外,血中尿酸含量的高低还取决于嘌呤的摄入、体内的合成及排泄。在某些情况下如血液病、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后,细胞内核酸分解增加,即合成尿酸的原料增加,也将导致血尿酸升高。长期使用某些利尿剂则使肾吸收尿酸增多。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尿酸增高。人体尿酸总量为0.9-1.6克,每日约更新60%,每天产生750毫克,酸碱度为5.75,体液偏碱性。人体内尿酸每日生产量和排泄量大约相等。尿酸1/3是由食物而来,2/3是体内自行合成。排泄途径则是1/3由肠道排出,2/3从肾脏排泄。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不少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持续终身不发生症状,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一般而言,尿酸值愈高或持续时间越久,越容易得痛风。血尿酸增高达475微摩尔/升时,结合临床就有诊断意义。尤其是血中尿酸持续在540微摩尔/升以上者,约70%—90%的机会会得痛风。
血尿酸增高是反映人体核酸代谢异常的常见实验室征象。50岁以后,很多人的肝肾功能开始下降,表现为不同程度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受阻,故其血尿酸水平往往较前有所增高。血尿酸增高人群中,多数并无明显疾病征兆,也无临床表现。但血尿酸增高非好兆头,它可对心血管构成潜在危害,并且是尿酸代谢异常性疾病诸如痛风、尿酸结石的主要风险指标。因而,一旦检测发现血尿酸增高,达到或超出正常值时,无论有无疾病征兆或临床表现,都要提高警惕,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以防范。检测血尿酸增高但暂无疾病征兆的人,干预措施以生活方式调理为重要手段,慎用药物或不用药物。生活方式调理以饮食调节为主,重点在于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以减少尿酸生成。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沙丁鱼、凤尾鱼、带鱼、蚶、蛤、鸡汤、肉汤等,血尿酸增高者都应少吃或不吃。另外,要注意多喝水,以促进尿酸排泄。每日饮水应在2000~2500ml(2~2.5公斤)以上,特别是清晨起床后要饮足水,一般不少于2杯。积极干预可促进血尿酸降低,长期坚持将大大降低痛风及尿酸结石发生率,并对心血管功能改善十分有益。
尿酸是人体内一种叫嘌呤的物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内嘌呤的主要来源是体内细胞,其次为进食的动物性食物及含蛋白丰富的食物,如各类海鲜、蘑菇,各种豆类等。豆浆是由黄豆加工而成的,其嘌呤含量较高,如果您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就可以使尿酸增高,医学上叫高尿酸血症,痛风就与尿酸增高有关。长期尿酸增高不仅可发生痛风性关节炎,还可引起肾功能损害。一旦发现尿酸增高,应禁止食用豆浆。
血尿酸是检查痛风的一种方式。痛风是体内代谢异常的疾病,使血液里尿酸的浓度过高,也称高尿酸血症,过多的尿酸与钠结合形成尿酸钠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肌腱、肾脏等处。一旦发病即会表现红、肿、发热、极端疼痛,冬天是痛风好发季节。此外尿酸增高还见于吃高嘌呤食物后代谢综合症和某些肾脏疾患。日常生活应控制肉食的用量,,少吃红肉、动物内脏、海鲜、油炸食品,少饮酒,多喝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