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进了上外附小,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你准备好了吗?

学习,工作,人生;压力无处不在。有高要求,有责任感的地方,就有压力。我从来不选择逃避。

我选择尝试,挑战,超越,调整,自省,懂得舍取。。。。。。这些,在人生中,我们都是会经历的。任何东西,包括情商,都是在经历中培养出来的。

我们不也是这样吗?在工作越来越多中,我们必须静下心来,不只是用手,需要用脑来调理怎么个轻重缓急,怎么个取舍,每份工作做到怎么个度?

孩子,都是差不多的。差距,是家长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当生在拥有十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才的供应远远超过需求,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什么选择的。

现在的“轻松愉快”无非是拿孩子长远的利益作为交换而已。

上外附小毕业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进了重点初中。目前为止,我会从孩子长远利益考虑为她创造我能够提供的最好条件和机会,到了十八岁,她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但是,那时候,我希望我已经给她打好了基础。她拥有一定的实力来选择自己的人生。这个基础包括:对于各门知识的掌握,对于事物事情的思维和判断力,良好的习惯,个人兴趣的培养,对于时间的珍惜,个人和社会责任感,人生目标的建立等等。。。

我个人是十分珍惜时间的。我也从来不觉只有宽松才能带来快乐。我的快乐来自于更广泛的体验;有宽松闲暇的,有紧张刺激的,甚至在压力下,对于压力的克服也能给我快乐的体验。

人生的快乐有很多种,我个人觉得最大的快乐还是来自于对自我的超越。(这也是马思洛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得到广泛推崇和认可的原因).

TOP

回复 #56 悦悦MUM 的帖子

你这么说就比较理智和客观了。

不过,我觉得任何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被忽视。(除非老师十分关注的那些学生以外。)你不觉得这是一个普遍心理吗?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是否一直被领导所关注?

我想,如果家长有这样的心理,还是调整一下的好。要被关注,是要自己努力表现的。谁叫中国人口这么多,一个班四十几个人。学校基本是不会考虑“家长受伤的感觉”的。只有哪天,好学校供大于求了,别人才在意呢。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啥可以争的。.

TOP

回复 #58 fly520 的帖子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考生,一点外在影响都不能有。考场周围不能有噪音,考试专车。。。我和先生都不太认同这样的“保护过度”。

还有现在的孩子,一点压力都不能给。她们这一代会幸福吗?

我们那时候,至少还物质匮乏,所以,70年的人对物质追求确实有点过度。90和2000年出生的孩子,物质充沛,吃穿住行,基本没有满足不了的愿望。人没有愿望,没有追求,没有得不到东西是很可悲的。她们这一带,唯一的不如意可能也就是学习和竞争压力了。

如果连这点“克服”“挫折感”都不给她们,那简直是剥夺他们”拥有得不到“的权利。.

TOP

回复 #61 悦悦MUM 的帖子

是呀。但是,一百个家长有一百种对于”负责“和”因材施教“的看法。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客观和公正。

我和孩子的班主任平时也用邮件通信,了解孩子学习上的弱点。每次,她给我的邮件都十分详细;包括孩子学习上的回顾,进步在哪里,弱点在哪里,哪里需要提高,如何提高,甚至会给我一点资料在家中练习。。。

附小的语数外老师不是都公开电话,邮件和MSN的吗?我的感觉是她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平时考试练习,老师都会发小奖品,这些小奖品基本也是普发的。附小的教育,还是以鼓励激发为主的。

[ 本帖最后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6-6 11:10 编辑 ].

TOP

回复 #64 悦悦MUM 的帖子

没有。我们的老师是极好的。 语文金老师,数学王老师,还有英文的Angeline都是少有的好老师。.

TOP

回复 #68 sight 的帖子

是呀。其实,做自己认为正确的,对的事情。家长首先要有这样的信心。

我觉得学校好坏都是其次。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将来,家长是否有信心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个最重要。不要老是听别人的。路,在自己的脚下。.

TOP

回复 #76 sight 的帖子

人,没有选择第二次人生的机会。我们经常想,如果我那时候选择了另一条路,可能现在完全不同。

当没有看到结果,你不会知道过程是否合适。没有最合适的,只有更合适的。

没有人知道,孩子自己,家长都不知道“更合适的“到底在哪里。所以,很多家长会根据个人体验来指导孩子的选择。如果不是基于个人体验之上的选择,那么就更加漫无边际了。我想,我就是用自身对人生的体验来为孩子做选择的。

人,不是只有一条路才适合自己的。我相信大多数孩子有这个弹性。一样的孩子,如果放在两个不同的家庭中培养,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TOP

楼上两位说得十分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