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7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家庭的经济水平决定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我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而且,人终身都要学习。

我是有点反对分数,名字至上的。我发觉,中国的学生有个特点。大学毕业,工作后基本不再读书。要读也一定读有利于自己在职业上进一步发展的书。读书面比较窄。小学,全民奥数;工作后,全民MBA。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人生。我不反对MBA;但是,我个人认为拓展广泛的兴趣,人生会更有趣点。如果到我们七八十岁,我们还在学习,那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所以,我现在不是那么所谓猫咪考多少分。但是,我十分有所谓猫咪爱不爱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而知识,让她的人生更丰富,更有价值。.

TOP

回复 #52WW民工 的帖子

很有道理。

我想,我的孩子将来面对竞争,就两样武器:

1)旺盛的求知欲(包括所有的学习,哪怕在日常和别人的谈话中,报上的一篇文章,小小的一件家务,她都能洞察,都能学习到东西。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2)单纯的热情(发自于乐观主义和积极的心态)正如楼上所说:(一个年龄相当的韩国裔男童,弹的曲子不仅复杂得多,而且一开始就全身心融入音乐中。音乐给他带来的喜悦充分地洋溢在脸上。接下来,一个矮半头的中国裔男童上场。那么小的个子简直让你担心他会从琴凳上翻下来。但他的水准显然更高,抑扬顿挫,甚至已经自然地有了钢琴家们那种肢体语言。可见他是多么陶醉。)我希望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都能看到这样的投入和热情。.

TOP

回复 #74太阳宝宝 的帖子

说得好。确实如此。

经济水准高的更重质量,长效性和全面性。这也是一个金字塔。最下面的当然也就是最表面的。.

TOP

确实是个好题目。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思考:

1。投入产出比。(掌握好主课学习占用孩子精力的比例,从而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2。家庭全面发展(家庭是个团队。在中国,世界的任何地方,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几代人的努力。而团队的成员共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3。父母可以给与孩子的资源支持(父母要放多少时间在孩子的各类发展中。学校学习绝对不是唯一。父母的精力用在身体力行孩子的学科教育,还是平衡在自身发展上以给与孩子更多的资源上的资助:如孩子经历广泛,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有好的社会资源这些都要靠父母去给孩子争取。)

综上所述,每个家庭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策略和战略。盲目跟风不可取。

所以,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的情况,父母经济状况等等都直接影响到对待孩子教育的策略和战略。

[ 本帖最后由 玫瑰玛丽 于 2007-2-6 13:54 编辑 ].

TOP

我发觉老外也分等级的。我们公司;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出来的要比哈佛牛,哈佛毕业的要比其他乱七八糟的国外大学牛,其他乱七八糟的国外大学毕业出来的要比其他乱七八糟国内大学毕业出来的牛。。。。而且,攀比的时候出言之赤裸裸。晋升之不公平。让人对那些名校肃然起敬。

本来心态挺好的。看到人和人归根到底是不平等的。偶想:将来猫咪少说也要念个哈佛。

心态再好的人,因为学校的差异,在薪水上只拿人家一个小数点的话,任凭谁,心态也好不了。人家一辈子就赚了你三代人的钱。

我现在也不知道了。也许,分数真的有点意义。

前两天在公司三八的时候的心得。.

TOP

我发觉英国的大学不卖老美帐的。剑桥的硬是觉得比哈佛高一等。.

TOP

回复 #116宇泽妈 的帖子

嗯。同意。

我相信我们孩子这一代跟我们还是有点不同的。我们那时候贫富差距没那么大,还是社会主义。但是,现在,私立医院,私立学校。。。资源分配向钱看齐,已经不是国家统一分配了。所以,他们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

一路名校,可能就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最有力的一张名片。.

TOP

回复 #135家有考王 的帖子

不是这样的。我自己跳过七八家公司。在任何公司跨入门槛以后的竞争跟学历很有关系。否则也不会那么多人去读MBA了。

我先生是医学背景。他的那些同学凡是留在医院里的,都在读硕士,博士。否则晋升不了主任医师。有些还要到国外进修。

我哥哥现在是高级工程师,也是硬碰硬考出来的。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证书。证书变成了能力最好的考核指标。

你们说,国企考主任考高工,外企考管理证书,资格证书。。。和小朋友们拿证书有什么区别?

能力再强,没有证书,有啥用?.

TOP

回复 #146蜜元妈 的帖子

我们两个一起努力吧。2007年对我也是具有挑战的一年。

我的看法是:孩子家长,齐头并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