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斯宾塞《快乐教育》

斯宾塞《快乐教育》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生于1820年,逝世于1903年,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其《教育论》是教育史上的经典。但其著名的家庭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
   摘录精彩话语,与大家分享、共勉.

TOP

1.  心智和身体一样,超过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吸收。如果你给它的知识过多过快,使它无法吸收,不久它就会丧失掉。这些材料如不能和心智结合在一起,就会在应付完考试后从记忆中溜掉。更糟糕的是,这个办法会使学习变得越来越讨厌。
2.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进行钻研,要头脑理智,要能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要少对孩子发布命令。
3. 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许都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4. 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5. 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有时甚至是令人发笑的机智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克制。
6. 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
7. 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 在越来越亲近”。
8. 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支配权,但每个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慎用这种权力,不应该成为吓唬孩子的稻草人,使孩子总是在恐惧的情绪中颤栗。“就像你不可能在一张抖动的纸张上画下什么美观的图案一样,你也不可能在一个颤抖的心灵留下什么有用的知识。”
9. 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是像点燃它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积极的暗示中能隐约看见未来的曙光。
10. 大自然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又可以启发孩子的悟性;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身心,又可以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休整;大自然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公正、宽容、粗犷、热情,让每一个孩子的知性、灵性都得到升华。.

TOP

11. 孩子尽管在天性上是自然的亲近者,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去聆听、触摸、呼吸大自然的美与和谐。真正的自然教育是快乐的,孩子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的快乐远比抽象的要多。
12. 任何作为楷模的东西无一例外都会得到很多荣誉、关注,甚至不切实际的赞扬。这样会使孩子生活在虚幻的现实中,并且会培养出一种虚假的人格。孩子为了得到赞扬和回报,可能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愿望,可以地表现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得到赞赏,则会加倍失望和不满。
13. 许多在小学阶段一度被父母和老师赞赏、鼓励的孩子(主要原因是考试分数高),最后无论是在更高一级学校,还是在社会,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反而被压力和挫折感所折磨。相反,一部分并不那么被家长和老师重视的孩子,则成为了无论是社会成就还是品质道德方面令人尊敬的人。
14. 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
15. 孩子,我无法牵着手把你从这里带到那里,这条路你必须自己走去。我能够真正向你承诺的,只是对你坚定不移的支持。我会给你一些指引,把我的经验告诉你,但这代替不了什么,一切得又你自己决定,作出选择,并承担责任。
16. 与自然界万物的成长一样,在教育中,宁静、和谐、渐渐地发展、耐心地等待,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相反,太剧烈的变化、激切的要求,则是有害的。父亲,在很多时候应该放弃一些自己的冲动和权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17. 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
18.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枯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TOP

大家来谈谈各自的感想吧.

TOP

说说我的理解

孩子的成长是有他自己的规律的,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一致的,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把孩子当流水线上的产品,最好都培养成统一的规格。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好几年,教材也是换了一套又一套,可是孩子的负担是一日重于一日。 这个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基层的学校和老师对之无能为力。
      孩子的负担,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我们家长附加上去的。双休日这个班,那个班,象赶场子一样。   我也很矛盾要不要加入这个队伍,除了女儿喜爱的画画,我没报任何班,双休日至少一天是在外面,这里那里的到处“疯玩”。现在,孩子在班里是属于中不溜秋的档次。   不是我不想见100分,而是一次次的失望后,我对100是放弃了。
      这次看了这本书,我似乎从中找到了安慰,也许可以用这些理论来阿Q了。快乐教育的理论,究到底,实乃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   既然每个孩子是独特的个体,不该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那么,我们为父母的,应该按照自己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培养他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
     曾经,她数学口算糟糕,我加强训练,她哭丧着脸,完全是怀着抵触情绪,现在想来,那段时间,对孩子产生的效果应该是负数了。   在焦虑、厌烦中进行的学习,是无用的,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所以,我还是每个周六带她去社会这个大学堂学习,就给她个快乐的童年吧,就让她当个快乐的中等生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粘宝妈妈 于 2008-4-22 12:25 发表 \"\"
可是元元妈孩子是快乐了,但我快乐不起来
呵呵,昨天数学分数下来,我也当头一棒呢
不过经过一晚一天的调整,好多了,就相信她是一次失误吧,看看下次的测验如何,同时根据老师的建议,改进我们的辅导方法。
相信她能回到中等生的位子!  

再罗嗦几句,再阿Q一下:低年级的分数,不必过于看重,真的。   这个是有很多实例的。(嘿嘿,我自己都觉得这是画蛇添足了,有酸葡萄味道 )   闪!.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