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成绩分等级 父母无奈网上为孩子分数排名次

成绩分等级 父母无奈网上为孩子分数排名次

成绩分等级 父母无奈网上为孩子分数排名次
作者:杜宇    文章来源:新闻午报     
市教委禁止学校公开学生的测验成绩名次,家长就在网上自发报分数排名;取消小升初考试,家长带着孩子逢证必考……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为孩子“减负”的同时,家长却费财费力,挖空心思给孩子“增负”。

“不排名次,‘小升初’不考试,我怎么知道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习惯以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标准的家长无法脱离“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心态。专家认为,学校应担负起给家长“补课”的责任,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对孩子最重要。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排名次这一行为并非“洪水猛兽”,也可能有正面影响。

【事件回放】

家长自制孩子成绩排名榜

“《学生成长记录册》上只记录了‘良’,我妈妈怎么知道我在班级里大概排30名呢?”奉贤区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徐十分纳闷,一问同学才知道,班级里的大部分家长自发在网上制作了一个分数分级投票榜,对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做了汇总,从而推断出了孩子在班级里的排名。这个投票榜原来只有十几位家长参加,刚开几天,就吸引了这个班级几乎所有家长。

记者登录该网站看到,数学、英语两门学科的分数从60分至100分每5分为一个等级,家长通过投票显示自己孩子的分数。小徐的数学分数介于80-85之间,前面三个等级的人数分别为5人、8人、12人,由此推断出小徐在班上的名次大约排在30左右。

“现在老师只给个等级,我从孩子的书包里翻出来的考卷分数,也不知道处于什么水平,我们不得已只好自己做名次表。”参加投票的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问孩子学习怎样,得到的回答总是“还可以”。看到孩子的分数总在80分以上,家长觉得应该还不错,完全没有危机感。通过投票才发现在班上已经处于中下游,立即给孩子找了个家教补数学。“还好家长们在网上排名次了,要不我到现在还蒙在鼓里!”

【家长困惑】

“好学生”如何评价成了难题

日前,一项由本市300多名小学生家长参加的民意调查显示,近九成家长希望恢复取消已久的“小升初”考试,因为准备一份“小升初”的简历,比考试更让人头疼。家住普陀区的方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给孩子投了8份简历,单是了解学校情况、研究简历技巧、四处面试就让家长和孩子焦头烂额。记者了解到,有家长甚至为孩子升学准备了41张证书,还称“这一数量并不算多”。

虽然市教委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能择校,即使是民办学校也不能接受任何学科竞赛、等级考试类证书,但家长仍然乐此不疲地带着孩子到处考证。家长表示,不是不心疼孩子学习辛苦,实在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才叫“好学生”,只能“多手准备”。

“没有分数,没有名次,没有‘小升初’考试,我真的不知道孩子学习到底怎么样。”方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上学的时候,每次小测验过后,学校会按照总分排序并制作成表格公布,这样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坏一看便知。“看到分数和排名,大家都很有斗志,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

“现在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学得好不好,我们做家长的急,奥数、钢琴、英语……什么都让他学一学,就怕比别人差。”方先生觉得,孩子的负担一点都没减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并不希望取消升学考试和公开名次。虽然评判标准很多,但中考、高考主要还是靠分数。“中考只有碰到同分情况才看《成长记录手册》,分数、排名还是最重要的。”

【专家说法】

健康和心态 成衡量孩子好坏标准

原上海科学教育研究所家教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乐善耀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丝毫不小于学校教育,家长和学校只有在“减负”问题上达成共识,学生才能真正受益。而现在家长和教育部门的“敌对”状况,学校需要担负一定责任。“学校有责任给家长灌输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知道,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乐善耀指出,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现在孩子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近视、贫血,甚至颈椎病都开始危害孩子的健康。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远比急功近利、只求上一个好大学有用得多。

光明中学的张老师认为,分数在班级里排名多少并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重要,家长、学生不需要盲目攀比分数。学生应更关注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过后,自己检查错误,制定下一次测验的目标,看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自己是否有进步。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纵向计划表,只要能进步,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适当引导 按分数排名次有好处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孙抱弘副所长表示,排名次这一行为本身很难判定是否科学,老师应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办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宗旨。“只要引导适当,排名次也可能有好处。”

“公开排名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肯定很大,我绝不支持。”孙抱弘表示,如果只是向学生及家长告知分数和所处位置,虽然有可能给一些排在最后几名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但也可能让部分学生激发起学习斗志,知道自己的水平,反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关键还看学生面对排名的心态。“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排名,最好不要做‘一刀切’的规定。”

学生:学校不排名回家不挨骂

“自从学校不公开排名,爸爸妈妈很少批评我。”徐汇中学初三学生小庄对学校不公开排名的行为十分支持。小庄告诉记者。她读初一时,即使在班级里考到15名以内,父母也会很不满意,“现在不用向爸爸妈妈交代,我心里轻松多了。”小庄同班的几个排名靠后的学生也感觉轻松不少。“每次看到自己排在最后,觉得学习真没劲。”

但据了解,一些考试成绩较好的同学反而对排名次充满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真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排进前五名。”延安中学的初二学生小林每次考试后,总和班上十几个分数相仿的同学排排名次,看看是否有进步。

教师:学生应该适当了解排名

记者从市中心的几所小学获悉,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小学阶段的成绩大多严格按照成长记录册的要求,以等级评判。“‘小升初’不用考试,家长对学校里的考试结果重视程度不高;少数民办初中还在偷偷搞面试和看证书,所以家长更热衷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一些等级考试。”静安区某小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

记者从本市几所初级中学获悉,排名次的情况仍在风行。“市教委严格规定,不能公开排名结果,但对是否能进行排名只采取建议态度。”徐汇区某初中一位资深教师表示,考试过后总有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分数的排名状况,老师一般都会自己制作一份排名,不对外公开,只告知学生家长。“中考还是要看分数,只要老师不要过度在名次上做文章,我认为孩子适当清楚自己的分数排名状况并没有什么害处。”

市教委:成长记录册体系更科学

教育部曾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少学校已将学习成绩由分数转化为优、良等级或分数段,淡化学生分数;在考试结束后不再公布考试成绩。不但学生成绩的排名受到限制,学校升学率、学校排名也已被喊停。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不考试、不排名不代表没有标准,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只几门学科的分数那么简单,而是更加科学。已广泛使用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要求,并且是升学的重要依据。

记者了解到,《记录册》中虽然淡化分数,但强化了值日、实践等项目,是否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上课听讲是否认真,能否主动搜集材料,能否和同学共享学习成果,参与探究活动,都成为考评的依据。.

TOP

父母网上为孩子分数排名次

父母网上为孩子分数排名次

新闻午报  2007-01-04 10:42:02





  成绩等级制让家长“束手无策”。无奈之下

  市教委禁止学校公开学生的测验成绩名次,家长就在网上自发报分数排名;取消小升初考试,家长带着孩子逢证必考……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为孩子“减负”的同时,家长却费财费力,挖空心思给孩子“增负”。

  “不排名次,‘小升初’不考试,我怎么知道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习惯以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标准的家长无法脱离“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心态。专家认为,学校应担负起给家长“补课”的责任,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对孩子最重要。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排名次这一行为并非“洪水猛兽”,也可能有正面影响。

  【事件回放】

  家长自制孩子成绩排名榜

  “《学生成长记录册》上只记录了‘良’,我妈妈怎么知道我在班级里大概排30名呢?”奉贤区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徐十分纳闷,一问同学才知道,班级里的大部分家长自发在网上制作了一个分数分级投票榜,对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做了汇总,从而推断出了孩子在班级里的排名。这个投票榜原来只有十几位家长参加,刚开几天,就吸引了这个班级几乎所有家长。

  记者登录该网站看到,数学、英语两门学科的分数从60分至100分每5分为一个等级,家长通过投票显示自己孩子的分数。小徐的数学分数介于80-85之间,前面三个等级的人数分别为5人、8人、12人,由此推断出小徐在班上的名次大约排在30左右。

  “现在老师只给个等级,我从孩子的书包里翻出来的考卷分数,也不知道处于什么水平,我们不得已只好自己做名次表。”参加投票的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问孩子学习怎样,得到的回答总是“还可以”。看到孩子的分数总在80分以上,家长觉得应该还不错,完全没有危机感。通过投票才发现在班上已经处于中下游,立即给孩子找了个家教补数学。“还好家长们在网上排名次了,要不我到现在还蒙在鼓里!”

  【家长困惑】

  “好学生”如何评价成了难题

  日前,一项由本市300多名小学生家长参加的民意调查显示,近九成家长希望恢复取消已久的“小升初”考试,因为准备一份“小升初”的简历,比考试更让人头疼。家住普陀区的方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给孩子投了8份简历,单是了解学校情况、研究简历技巧、四处面试就让家长和孩子焦头烂额。记者了解到,有家长甚至为孩子升学准备了41张证书,还称“这一数量并不算多”。

  虽然市教委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能择校,即使是民办学校也不能接受任何学科竞赛、等级考试类证书,但家长仍然乐此不疲地带着孩子到处考证。家长表示,不是不心疼孩子学习辛苦,实在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才叫“好学生”,只能“多手准备”。

  “没有分数,没有名次,没有‘小升初’考试,我真的不知道孩子学习到底怎么样。”方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上学的时候,每次小测验过后,学校会按照总分排序并制作成表格公布,这样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坏一看便知。“看到分数和排名,大家都很有斗志,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

  “现在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学得好不好,我们做家长的急,奥数、钢琴、英语……什么都让他学一学,就怕比别人差。”方先生觉得,孩子的负担一点都没减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并不希望取消升学考试和公开名次。虽然评判标准很多,但中考、高考主要还是靠分数。“中考只有碰到同分情况才看《成长记录手册》,分数、排名还是最重要的。”

  【专家说法】

  健康和心态

  成衡量孩子好坏标准

  原上海科学教育研究所家教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乐善耀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丝毫不小于学校教育,家长和学校只有在“减负”问题上达成共识,学生才能真正受益。而现在家长和教育部门的“敌对”状况,学校需要担负一定责任。“学校有责任给家长灌输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知道,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乐善耀指出,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现在孩子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近视、贫血,甚至颈椎病都开始危害孩子的健康。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远比急功近利、只求上一个好大学有用得多。

  光明中学的张老师认为,分数在班级里排名多少并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重要,家长、学生不需要盲目攀比分数。学生应更关注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过后,自己检查错误,制定下一次测验的目标,看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自己是否有进步。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纵向计划表,只要能进步,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适当引导

  按分数排名次有好处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孙抱弘副所长表示,排名次这一行为本身很难判定是否科学,老师应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办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宗旨。“只要引导适当,排名次也可能有好处。”

  “公开排名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肯定很大,我绝不支持。”孙抱弘表示,如果只是向学生及家长告知分数和所处位置,虽然有可能给一些排在最后几名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但也可能让部分学生激发起学习斗志,知道自己的水平,反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关键还看学生面对排名的心态。“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排名,最好不要做‘一刀切’的规定。”

  学生:学校不排名回家不挨骂

  “自从学校不公开排名,爸爸妈妈很少批评我。”徐汇中学初三学生小庄对学校不公开排名的行为十分支持。小庄告诉记者。她读初一时,即使在班级里考到15名以内,父母也会很不满意,“现在不用向爸爸妈妈交代,我心里轻松多了。”小庄同班的几个排名靠后的学生也感觉轻松不少。“每次看到自己排在最后,觉得学习真没劲。”

  但据了解,一些考试成绩较好的同学反而对排名次充满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真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排进前五名。”延安中学的初二学生小林每次考试后,总和班上十几个分数相仿的同学排排名次,看看是否有进步。

  教师:学生应该适当了解排名

  记者从市中心的几所小学获悉,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小学阶段的成绩大多严格按照成长记录册的要求,以等级评判。“‘小升初’不用考试,家长对学校里的考试结果重视程度不高;少数民办初中还在偷偷搞面试和看证书,所以家长更热衷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一些等级考试。”静安区某小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

  记者从本市几所初级中学获悉,排名次的情况仍在风行。“市教委严格规定,不能公开排名结果,但对是否能进行排名只采取建议态度。”徐汇区某初中一位资深教师表示,考试过后总有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分数的排名状况,老师一般都会自己制作一份排名,不对外公开,只告知学生家长。“中考还是要看分数,只要老师不要过度在名次上做文章,我认为孩子适当清楚自己的分数排名状况并没有什么害处。”

  市教委:成长记录册体系更科学

  教育部曾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少学校已将学习成绩由分数转化为优、良等级或分数段,淡化学生分数;在考试结束后不再公布考试成绩。不但学生成绩的排名受到限制,学校升学率、学校排名也已被喊停。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不考试、不排名不代表没有标准,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只几门学科的分数那么简单,而是更加科学。已广泛使用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要求,并且是升学的重要依据。

  记者了解到,《记录册》中虽然淡化分数,但强化了值日、实践等项目,是否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上课听讲是否认真,能否主动搜集材料,能否和同学共享学习成果,参与探究活动,都成为考评的依据。□本报记者|杜宇|文

  .

TOP

收集今年中考各校分数线 低年级家长"追分"更忙碌

收集今年中考各校分数线 低年级家长"追分"更忙碌  



  打听各所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关注学校的录取情况……这些原本是中考考生家长眼下的头等大事,但最近,一些中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也加入了此行列。记者发现,从收集各校分数到分析比较、绘制图表……相比中考考生家长,低年级家长的忙碌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样做的背后,只是为孩子今后填报中考志愿早做准备。
  这两天,随着各校中考录取分数线的公布,家住虹口区的夏先生也随之忙碌起来,每天上网看各区县教育网站公布的招生信息,虽然孩子并不是中考生,但对于各所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夏先生仍然格外关心。

  据了解,关注中考分数线的低年级家长中,准初三学生家长占了很大比例,此外还有一些初一、预备班学生的家长也很早行动起来。“今年的信息就是以后的参照。”孩子就读初一的家长俞先生说。家长们普遍表示,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了解各校的走向,将来在填报志愿时能做到心中有底。

  据  
夏先生介绍,他的儿子今年9月就要升初三,虽然成绩不错,平时在年级里排名基本维持在二三十名左右,但因为担心学校的教学质量,他对孩子明年的中考仍是忧心忡忡。

  值得一提的是,夏先生不仅将几所名校和区内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一网打尽,还专门制作了一张中考情况分析表,以期分析比对各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为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我想依照这些学校的分数线,和我儿子现在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对比,再根据他中学的排位以及在学校里的名次,了解他现在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夏先生说,他之所以制作这么一张表格,就是为了给明年将要参加中考的儿子作个参考。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早在中考报名开始时,夏先生就对今年中招进行全程关注。不仅时刻监控网上公布的各类信息,同时还设法借来了今年中考的招生简章,逐一研究。于是在这张中考情况分析表上,从各校公布的“推优生”名额到重点学校自主招生情况,从普通高中最低投档线到各校的录取分数线,都被夏先生一一注明,并在这张图表上面面俱到地得到了反映。

  “其实早在孩子读初一时,我就开始关注中考了。”夏先生告诉记者,这并非他第一次关注中考,不过去年他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在网上关注一下各校的录取分数线,远没有像今年这样细致周到。业内人士中考情况年年不同对于家长对中考的过早关心,招办人士认为无此必要。静安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胡关荣指出,由于中考分数线是根据当年考生的总体水平和人数而产生的,因此每年的情况都不相同。同时,由于中招的录取原则是按照分数优先原则,因此家长还是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基础打扎实,只要成绩提高了,自然有机会进入理想学校。



选稿:顾卓丹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王婧 陈延.

TOP

减负从"禁公布排名"开始 师生支持立法

作者:李征 肖波…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04-10-27

     “公布成绩名次,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公布成绩名次,可以促进竞争,让学生更早地适应今后的社会!”

  近日,“上海拟立法禁止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23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听取红领巾理事会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座谈调研会上,有小理事发出了异议,认为公布成绩名次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竞争,再次引发了热烈讨论。对此,记者请来了各方专家,谈谈他们对此提案的意见。

  针对这一话题,本报小记者在全市多所中小学校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老师和家长支持立法禁止公布成绩排名。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92.6%的小学生支持立法,86.7%的高中生支持立法;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支持者也超过了大半;而接受调查的老师则近乎100%的赞成立法。采访对象共计400人左右,支持立法者达到了90%以上。

  23日,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座谈调研会上,60多名红领巾小理事中,对立法持异议者不超过10人。

  【学生异议】

  排名可促进竞争

  静安区红领巾理事会理事、七一中学学生 孙昊

  我赞成给成绩排名。由于长期的教育制度沿袭下来的传统,分数、排名一直是家长、老师衡量一个学生好坏优劣的标尺。现在如果没有了这把“尺子”,恐怕学生很难向给他们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家长交出一份学习成果的答卷。在上海这样充满竞争的城市,有竞争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进步。同学们把自己的成绩保密起来,那于人于己还有何比较、有何提高可言?还怎样知道自己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今后,我们总要步入“社会”这个大熔炉,竞争又在所难免。现在成绩上的小挫折就不能承受,将来怎么经得起生活中大风大浪的考验,怎样立于社会竞争的不败之地?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禁止排名。

  可小范围内排名

  在一番讨论后,青浦区红领巾理事会的一位理事提出了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同:

  我们可以折中大家的看法,那就是公布前10名或前几名的成绩。这样既给了成绩优秀者学习的动力,让他们自信满满的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又不会损害成绩中下游同学的自尊心,并给他们指明了急起直追的方向,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建议开展网上讨论

  市红领巾理事会专家

  在23日的“条例(草案)座谈调研会”上,针对多位红领巾理事的发言,专家发表了如下意见:

  有些同学认为,成绩排名触及学生的隐私,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压力;有些同学认为,成绩排名可以促进竞争,可以让学生更早地适应以后的社会。我建议同学们不妨学着换位思考———假如我的成绩不好,我愿意看到自己的成绩排名公开吗?

  还有同学看得很深,认为教育制度不改革,是否公布排名并不能对减负带来太大的影响,也是很有道理的。建议老师、同学们在网上开展讨论。

  目的在于为学生减负

  市人大常委、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 丁伟

  学生考试后,分数是客观存在的,老师给学生排名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讨论并打算出台包含“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的《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主要是出于为学生减负考虑。1998年,上海市政府已经有不要增加学生压力的规定,但这个规定应该有些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调查下来,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在这个话题成为社会热点之前已经开始不排名了。

  公布成绩和排名,大部分人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其实很多成绩不错甚至非常优秀的学生也说不希望公布成绩和排名,因为他们如果从前三名的位置上掉下来,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而且公布成绩从根本上看是主张应试教育的做法,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所以从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出发,我们觉得出台这样一个地方性法规还是需要的。

  目前,《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二审已经结束,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种二审之后再公开的做法是不常见的,可以看出我们对该法规的重视程度。“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的规定尚需多方听取意见,但不变的立法宗旨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专家观点】

  改变评价和选拔体系是根本

  华东师大教授、语文新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 方智范

  成绩排名不是个好办法。首先,我觉得将成绩排名作为教学的评价体系,是不完整的———根据语文等学科来排名,只关注了眼前的分数,却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赞成排名的学生会认为,排名可以促进竞争,可以让学生更早地适应以后的社会。这种说法是不健康的。赞成排名的小孩一般成绩都很好,排名不错,很有自信心,当然希望把自己的优势公布出来。但是他们可能没有考虑到成绩后进学生的心理。

  再次,成绩排名其实体现了整个社会教育环境和风气都需要改变。比较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评价学生,应该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方法这三个纬度来评价,只强调成绩是很片面的评价,公布分数榜会造成学生锱铢必较的心理。

  最后,仅仅指责学校和家长过于看重分数对他们也是不公平的,他们也是现在教育风气的受害者。只有升学机制和选拔机制有所变革,才能改变我们根深蒂固的“分数观”。

  至于有人建议只让学生查自己的成绩排名,我觉得这只是个技术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我们的评价体系和选拔体系将来都有大的变革。

  容易造成焦虑情绪

  中学心理咨询老师 陈默

  公布分数和排名最直接的结果是在班里造成竞争态势,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问题还不太大,但对成绩一般和较落后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学习和成长。因此能够立法取消公布分数和排名是不错的做法,但从另一方面看,整个中国教育的核心观念是选拔……旁枝侧叶的修改作用也不会太大。

  【新闻背景】

  今后上海的教师如果当众宣读或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就有可能属于违法行为。10月19日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动是在草案中增加了“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的内容。

  上海市人大法工委立法处处长吴勤民表示,这项变动是上海市人大在就《条例草案》听取社会意见过程中,根据全市广大未成年人的普遍呼声而作出的调整。此次是《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二审,条例极有可能在下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三审后交付表决。.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