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香茗一杯倚清风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07-7-29 15:57
显示全部帖子
成绩分等级 父母无奈网上为孩子分数排名次
成绩分等级 父母无奈网上为孩子分数排名次
作者:杜宇 文章来源:新闻午报
市教委禁止学校公开学生的测验成绩名次,家长就在网上自发报分数排名;取消小升初考试,家长带着孩子逢证必考……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为孩子“减负”的同时,家长却费财费力,挖空心思给孩子“增负”。
“不排名次,‘小升初’不考试,我怎么知道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习惯以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标准的家长无法脱离“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心态。专家认为,学校应担负起给家长“补课”的责任,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对孩子最重要。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排名次这一行为并非“洪水猛兽”,也可能有正面影响。
【事件回放】
家长自制孩子成绩排名榜
“《学生成长记录册》上只记录了‘良’,我妈妈怎么知道我在班级里大概排30名呢?”奉贤区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徐十分纳闷,一问同学才知道,班级里的大部分家长自发在网上制作了一个分数分级投票榜,对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做了汇总,从而推断出了孩子在班级里的排名。这个投票榜原来只有十几位家长参加,刚开几天,就吸引了这个班级几乎所有家长。
记者登录该网站看到,数学、英语两门学科的分数从60分至100分每5分为一个等级,家长通过投票显示自己孩子的分数。小徐的数学分数介于80-85之间,前面三个等级的人数分别为5人、8人、12人,由此推断出小徐在班上的名次大约排在30左右。
“现在老师只给个等级,我从孩子的书包里翻出来的考卷分数,也不知道处于什么水平,我们不得已只好自己做名次表。”参加投票的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问孩子学习怎样,得到的回答总是“还可以”。看到孩子的分数总在80分以上,家长觉得应该还不错,完全没有危机感。通过投票才发现在班上已经处于中下游,立即给孩子找了个家教补数学。“还好家长们在网上排名次了,要不我到现在还蒙在鼓里!”
【家长困惑】
“好学生”如何评价成了难题
日前,一项由本市300多名小学生家长参加的民意调查显示,近九成家长希望恢复取消已久的“小升初”考试,因为准备一份“小升初”的简历,比考试更让人头疼。家住普陀区的方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给孩子投了8份简历,单是了解学校情况、研究简历技巧、四处面试就让家长和孩子焦头烂额。记者了解到,有家长甚至为孩子升学准备了41张证书,还称“这一数量并不算多”。
虽然市教委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能择校,即使是民办学校也不能接受任何学科竞赛、等级考试类证书,但家长仍然乐此不疲地带着孩子到处考证。家长表示,不是不心疼孩子学习辛苦,实在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才叫“好学生”,只能“多手准备”。
“没有分数,没有名次,没有‘小升初’考试,我真的不知道孩子学习到底怎么样。”方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上学的时候,每次小测验过后,学校会按照总分排序并制作成表格公布,这样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坏一看便知。“看到分数和排名,大家都很有斗志,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
“现在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学得好不好,我们做家长的急,奥数、钢琴、英语……什么都让他学一学,就怕比别人差。”方先生觉得,孩子的负担一点都没减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并不希望取消升学考试和公开名次。虽然评判标准很多,但中考、高考主要还是靠分数。“中考只有碰到同分情况才看《成长记录手册》,分数、排名还是最重要的。”
【专家说法】
健康和心态 成衡量孩子好坏标准
原上海科学教育研究所家教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乐善耀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丝毫不小于学校教育,家长和学校只有在“减负”问题上达成共识,学生才能真正受益。而现在家长和教育部门的“敌对”状况,学校需要担负一定责任。“学校有责任给家长灌输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知道,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乐善耀指出,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现在孩子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近视、贫血,甚至颈椎病都开始危害孩子的健康。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远比急功近利、只求上一个好大学有用得多。
光明中学的张老师认为,分数在班级里排名多少并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重要,家长、学生不需要盲目攀比分数。学生应更关注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过后,自己检查错误,制定下一次测验的目标,看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自己是否有进步。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纵向计划表,只要能进步,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适当引导 按分数排名次有好处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孙抱弘副所长表示,排名次这一行为本身很难判定是否科学,老师应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办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宗旨。“只要引导适当,排名次也可能有好处。”
“公开排名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肯定很大,我绝不支持。”孙抱弘表示,如果只是向学生及家长告知分数和所处位置,虽然有可能给一些排在最后几名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但也可能让部分学生激发起学习斗志,知道自己的水平,反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关键还看学生面对排名的心态。“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排名,最好不要做‘一刀切’的规定。”
学生:学校不排名回家不挨骂
“自从学校不公开排名,爸爸妈妈很少批评我。”徐汇中学初三学生小庄对学校不公开排名的行为十分支持。小庄告诉记者。她读初一时,即使在班级里考到15名以内,父母也会很不满意,“现在不用向爸爸妈妈交代,我心里轻松多了。”小庄同班的几个排名靠后的学生也感觉轻松不少。“每次看到自己排在最后,觉得学习真没劲。”
但据了解,一些考试成绩较好的同学反而对排名次充满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真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排进前五名。”延安中学的初二学生小林每次考试后,总和班上十几个分数相仿的同学排排名次,看看是否有进步。
教师:学生应该适当了解排名
记者从市中心的几所小学获悉,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小学阶段的成绩大多严格按照成长记录册的要求,以等级评判。“‘小升初’不用考试,家长对学校里的考试结果重视程度不高;少数民办初中还在偷偷搞面试和看证书,所以家长更热衷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一些等级考试。”静安区某小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
记者从本市几所初级中学获悉,排名次的情况仍在风行。“市教委严格规定,不能公开排名结果,但对是否能进行排名只采取建议态度。”徐汇区某初中一位资深教师表示,考试过后总有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分数的排名状况,老师一般都会自己制作一份排名,不对外公开,只告知学生家长。“中考还是要看分数,只要老师不要过度在名次上做文章,我认为孩子适当清楚自己的分数排名状况并没有什么害处。”
市教委:成长记录册体系更科学
教育部曾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少学校已将学习成绩由分数转化为优、良等级或分数段,淡化学生分数;在考试结束后不再公布考试成绩。不但学生成绩的排名受到限制,学校升学率、学校排名也已被喊停。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不考试、不排名不代表没有标准,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只几门学科的分数那么简单,而是更加科学。已广泛使用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要求,并且是升学的重要依据。
记者了解到,《记录册》中虽然淡化分数,但强化了值日、实践等项目,是否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上课听讲是否认真,能否主动搜集材料,能否和同学共享学习成果,参与探究活动,都成为考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