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9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有谁知道上海哪个小学功课少,老师没要求

引用:
原帖由 小斐 于 2010-3-3 14:05 发表 \"\"
孩子再怎么具备经商能力和头脑,在中国目前阶段大概只有等到上大学才可以如鱼得水去发挥优势了。也许国际学校还能允许孩子有这种价值观念并把它付之于实践之中。但在国内任何一所学校,估计没有一个老师和学校领导会 ...
敢想就能敢做.

TOP

引用:
原帖由 笑宝宝 于 2010-3-3 14:53 发表 \"\"
回复 49#小斐 的帖子
这也不1定的.
周围同事朋友小孩读书特别好,能力特别强的,没有1个是陪读陪出来的.(我们单位就有好几个孩子复旦或交大保送硕连博都放弃了,准备自己考美国全额奖学金出去,有个孩子还连跳2级)反而父母特别轻松,
他们的经验:小孩从1年级开始自己的功课自己安排,到长大了,能力也特别强,这样的孩子才有出息.我超羡慕的!
上学期,因为家庭矛盾,忙成一团,所以孩子的功课,没有管丁点儿。
这学期,终于有点空了,陪读了一周,我已经有崩溃的感觉,要想轻松应对学校的功课,除非是学前已经达到自由阅读的状态。否则,哪有可能做得了这些试题呢?

想想真是令人崩溃。
所以,虽是有时间了,我也不想管儿子的学业了。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要逼着孩子成为尖子生,那是以牺牲孩子的生活品质为代价的。
固然学生时代,以学为重;但是,为了那第一名,100分,所付出的代价,远远不值得。

只要孩子能考及格,就可以了。我希望孩子多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自从搬到新房子,我儿子变得特别喜欢读书,也喜欢听我读《读者》上的文章,还有很多其他的书,《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一生,孩子他爸每晚睡前读给孩子听,他听得津津有味。而面对学校的功课,儿子却无法游刃有余。要孩子在应试体制下游刃有余,除非识字的早教做得特别成功的。像我儿子的早教,功夫都花在钢琴武术等兴趣爱好上面了,面对学校的功课,真的令人头疼。

头疼的本质在,我又想要孩子有幸福的童年;
又想要孩子拿第一名,做尖子生,娘走出门去,觉得有光彩。

但是,陪读了一个星期,我彻底否决了第二个需求。

向内求,莫向外求,只有亲密关系的和谐才是幸福之所在。外在的东西,短暂的虚荣,满足不了精神的需要。.

TOP

引用:
原帖由 jianmail5 于 2010-3-4 10:15 发表 \"\"
金花,你给孩子读《读者》什么的啊、为什么不给他读一些儿童读物,比如《爱的教育》,我一直是亲子阅读,即儿子读一页,我也读一页,目前我孩子的语文是不用我操心的,数学的应用题也能正确理解。这不是他比别人聪明 ...
你这个办法真不错。
看来我可以试一试。
一直以来,我儿子的亲子阅读都是我读他听,或者又全要他读,读得很吃力,便不肯读
一年级一学期下来,让他朗读已经强了很多,看来还是需要学校的教育 (只是学校教育,整天分数,老师依此拿奖金评成绩,实在不妥啊 )。

看来,我可以把那几千册绘本,挨个地让他读一页,我读一页,再读上一遍。原来都是他听我读的。现在都是让他自己读了。其实,不妨是采用你这种方法,更为妥当些
……


另外问你一事,你孩子的语文,你不操心。但是,我家的默写是头大的问题。我开学一周试图给他弄一下,结果发现,如果每天弄默写,没有一个小时,是拿不了一百分的,这令我很沮丧,所以,我关于他的默写,我又不管不问了
但是,如此的结果,肯定孩子在语文老师那里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3-7 00:55 发表 \"\"
我所看到的目前正在家读书的孩子,他们的家庭都具有某些共同点,所以也许这些共同点也是在家读书的条件之一
一 都有三个以上的孩子,甚至更多,5个6个。
二 老师都是只教几个大的,接下来的都是大的教小的。特别是乐器方面。
三 教会家庭比较多,或父母有一人从事神职工作。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肯定这不是很好的选择。
我这次参加完家长会,真想让我的孩子撤出学校,不读书了。
校长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人,会上讲到孩子们到了四五年级,还视野狭窄思路不开阔;可是,三门主课老师家长会上讲来讲去,就是希望家长继续配合学校的课内教育,在家里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这种矛盾与冲突,简直是没法子调和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胡豆妈 于 2010-3-3 20:20 发表 \"\"
金花MM,我支持你放弃第二个诉求。

“只要孩子能考及格,就可以了。”这句也是我的观点,但有个前提,就是老师也要能允许,而且不因成绩歧视和打击孩子,否则小朋友也要多受不必要的伤害。

祝你家老大小学生活愉快!
这也是真是冲突的来源。
面对的压力来自于,老师,希望孩子们成绩好,因为这是老师的工作成绩之体现;
我公公,我妈妈,我爸爸,他们老一辈认为,分数第一名,就是好;
还有来自社会普通大众的观点,成绩好,当然好。

但是,我认为,第一名有很多种体现方式,孔子所说的有学问,并不是考试第一名就是有学问,目不识丁的就没有学问。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人生的路很远很长,分数只是一个又一个驿站而已,短程的第一名,不见得是有利于一生的福祉。
春播夏耕秋收获冬收藏,违反了自然规律的所谓成绩,分数,只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孩子的童年,正是播种的时候,发扬光大有的是青年以后的大好时光…….

TOP

引用:
原帖由 胡豆妈 于 2010-3-8 14:06 发表 \"\"
回复 124#zhujinhua 的帖子
我也不反对成绩好,只是不想太拿成绩说事儿。

如果小朋友因为成绩受到其它方面的伤害,那么我想一方面是要提高抗挫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绩这么不好。考试本来就是检验学习成效的,是因为题目出得太偏太怪,还是因为该掌握的没有掌握。

如果是该掌握的没有掌握,那又要看看是什么原因,以及怎么样才能把该掌握的掌握好。

你家老大的时间都花在才艺方面,阅读和书写的基础肯定就没有钢琴武术那么深厚,班上成绩好的可能他们学前的时间是花在这方面了,你可以看看,那些成绩好的小朋友是因为提前学了、练了,才成绩突出,还是因为其它原因。

男孩子我觉得中不溜秋的可以接受,毕竟不象女孩子乖巧听话,可是如果让他垫底,也会有点不合适。
我家的情况正如你说,武术在李老师那边,可算同龄中优先的。而李老师最近正为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做武术指导,最近,张震一直在这边训练。就李老师在武术界的地位,也是屈指可数的。
钢琴,849弹到26条,现在在弹小奏鸣曲,识谱等一切都是他自己自理了。我已经只能在旁边享受享受整个屋子里弥漫着琴音的感觉了,捧着一本书,这个时候,似乎是心灵最宁静的时候……想想,曾经的日子……“绘事后素”,曾经的所谓钢琴家的功名利禄,现于我而言,一一远去,想想,与大儿子一起相处的日子,也不过十来年吧,一旦上了高中,到了大学,跨入社会,其实,他一定是去走自己的路了……珍惜共度的每一寸时光,是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开学家长会的结束,校长讲了一个噩运,一个四年级的小朋友,在年初八的时候,死于车祸。

目前就学校的功课而言,我回到家里,不想给他太多的时间来巩固之类,所以,成绩的话,也就中上水平。所以,现在有点害怕与老师沟通。
不过,学校的严格的识字书写训练,还是初见成效,至少,以我的能力,我发现自己也是教不了那么多的。我现在回来以后,用在辅助功课上的,主要是让儿子背一句论语,然后把南怀谨的《论语别裁》解释于他听。每天早晨送儿子走路上学,也是以背《论语》和《弟子规》为乐。一边走,一边背,也就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走在路上,还各自绑了沙袋在腿上。回来的时候,我连他的一起绑了回家。卸下后,走路都轻飘飘的

除了一周二次的武术课在运动外,平时几乎没有什么锻炼时间,这样子学生体育会不及格,也就很正常了。我这学期开始放弃校车,每天单程半小时走路到校,是对儿子体能的一个补充。我自己走回来也就二十来分钟吧。

每天走路上学,时间很充实地过去了。周六上午是学习半天的论语。上周是背了二页。算下来,以目前的进度,估计一年下来,可以把整部论语背下来。暑假我是打算让我儿子去专门的国学诵读机构,强化二个月。我希望儿子在十三岁之前,把十三经能够全部背下来。如果真能如此,我想,他带着这些东西上路,我就不怕会歪到哪里去了。

新买了二套房子,把父母都接到身边,公公跟我们一起住,同一个小区还有自己的办公室,这样的布局,至少十年,不会变动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有得十年稳定的生活计划,我想,什么成绩都能出吧。知止而后有定。

就是我的圆桌梦想,感觉有点渐行渐远,当初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消失了,代之而起的一丝丝迷茫……

自己越来越感觉,在教育上所走的路,与“大众”渐行渐远,对于小学阶段,我不会让我的儿子参与任何的星级考试,奥数奥英奥语之类的,钢琴在没有十级的水平下,也不去参加考级。学校的考试,以学校的上课为限,发挥孩子的最优。省下的时间,用于中英经典的背诵,课外阅读,旅游,运动。我也绝不会让我的孩子去参加任何的补习班。如果学校的时间学不好功课,还要去补课,那就等于,将来工作了,上了班不止,下了班还要继续加班。我是最痛恨一个人下班不像下班,上班不像上班。如果终日想着工作,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我的先生小时候功课很好,回来还极其用功,形成了他的性格,现在做保险,也是极其用力,日夜所思就是如何卖保险——有时候过分用力,反过来误了长远的规划。


我希望我的儿子,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明白自己是谁,自己要去哪里?
我希望我儿子,学会向内求,真正做一个丰富的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jianmail5 于 2010-3-8 10:55 发表 \"\"

我儿子的默写,我从不操心,曾和其他一年级家长交流,发现能轻松应对小一语文的孩子的共同点就是阅读量大,这个阅读必须孩子自己读,而不是家长给他读,读的内容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层。在阅读中孩子加强了对文字的敏感度和认知度。另外告诉孩子偏旁部首不同,能组成不同的字。
一二年级成绩的好坏和孩子学习能力无多大联系,而和父母教给孩子的学习方法有关。轻松的孩子不过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英语同样的道理。真正孩子学习能力的高底估计要到高年级才能真实反映出来。
我也是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但是依王财贵老师的观点而言,如果一个孩子一学期的语文新书发下来,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了,那么,对于这个孩子而言,就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儿子目前的状态,中上游的水平,也正好不浪费,也不吃力。只是,如此而言,父母为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拿不了一百分第一名呢?而老师也会青睐那些绩优生。这是一种矛盾吧。

看做父母要那一种?

我原来就计划,幼稚园阶段以兴趣爱好的养成为主;小学阶段,再开始抓功课。而抓功课,以抓阅读为主。一个实现自由阅读的孩子,实际上学校的所有功课,都是可以实现自学的。所以,一切是以阅读是基础的。这也正是我在小学阶段,要让我儿子背十三经为主的根本所在。小学阶段,就拿一点知识去比试,参加所谓的各类竞赛,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毕竟孩子的时间有限。

世上有二种悲剧,一种是欲望实现了以后;一种是没有欲望。
我们自以为地在给孩子选择的时候,也正是限制孩子之始?.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斐 于 2010-3-8 11:09 发表 \"\"
你现在总算应该明白:为啥孩子上了学后家长们不能再象以前那样轻松自由了吧(当然,如果孩子是高智商天才的话那就另当别论)。只不过,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力都是很平常。要想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的青睐,家长们花费的心血非是一朝一夕来衡量的。
绝大数的孩子智力是很平常的。
这句话应该这样子的表达——以目前学校的论分数论优劣,绝大多数的孩子的智力是很平常的。
但是,事实上每个儿童都是天才。
所以,取得好成绩,老师喜欢,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是人生还有很多其他乐趣的。以后工作了,也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为了名利显赫。

经过十多年的学校学习,孩子掌握了这个社会生存需要的符号系统,中国的汉字,英文的符号系统,数学的符号系统,这样就成功地成为了社会人。因为社会的运作是以这些符号系统为基础的。目前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如此。还有一项,就是道德教育。把这个国家的文化巩固下来。

所以,对学校教育,分数,老师的喜欢看得太重,是会让家长失去生活的重心的。
因为,这一切是在向外求。
而相反,若我们想一想,孩子求学生涯的十几年,也正是做父母青春年华最精彩的十几年,如果能够抱着跟孩子一起成长的学习型心态,生活中自有风雨亦有彩虹,而对生活的甜酸苦辣,把自己对人生的一些些感悟,慢慢地告诉孩子,帮助他树立一个丰富的人生目标,这不是更妥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