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kelly_y_chen
(孩子健康成长)
发表于 2015-1-5 19:05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楼yingyinc 的帖子
列宾 《不期而至》
这幅画表现一位被流放多年的革命者突然回家的瞬间在他家庭所引起的惊愕反应。这是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室内的摆设和墙上挂的俄国进步诗人舍甫琴科的肖像上,可见画中革命者是信奉民主主义的。
画面中的男子是一位流放期满的十二月党人。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从流放地,从西伯利亚回到彼得堡,回到自己的家里。一身风尘洒满了疲惫的身躯,乱蓬蓬的胡须、头发,流放的艰辛镌刻在沧桑的脸颊。他经过多年流放回到家里。这是一位受过折磨但从未屈服的革命家,他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回来。
看那眼光,刚好那个光线,打到他的那个额角上,一道光芒闪过他眼睛里面,那深邃坚毅的目光,依然放射出夺目的光华,喷射出灼人的热焰!灌注他的灵魂的,激动他的下半辈子的仍然是他在西伯利亚,他在流放地里边的天天所想的,这个家庭之外的,他的革命信念。
他本是这个家庭的主人,高贵的身世足以让他终生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然而,孤高的灵魂却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良知的苏醒。终于,十二月的一声惊雷,划破了沉沉的暗夜。也宣告了他们梦魇般噩运的开始!
长时间的流放,使他明显地和这个家庭产生了疏离:门口的女仆满脸狐疑地打量着不期而至的男主人;母亲的神态与儿子对视,瞬间的沉默之后将爆发骨肉相聚的喜悦;在桌子前陪伴儿女的妻子,也本能地转过身来注视着这位不速之客——曾经熟悉却又陌生的丈夫,久别重逢的惊喜使她不知所措;男孩的表情由惊奇转而识别出这位毛胡子就是自己的父亲,他那微张的嘴刚要叫出“爸爸”;而小女孩则显出对陌生人惧怕的神情,这个细节表明这位革命者被捕时,在男孩的幼小记忆中还有印象,而小女孩可能还躺在摇篮中,孩子的两种神态生动地表现出两种符合年龄的表情。
于家庭而言,这是久别的重逢,是亲情的回归。于俄知识分子而言,这却是圣徒的凯旋,是普罗米修斯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