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饮食] 癌细胞最爱吃用微波炉煮热的食物

实在不可信!
在网上搜到的为路加热的原理:
微波是波长为0.01~1米的电磁波,其对应的频率为30000兆赫到300兆赫。为了不干扰雷达和其他通信系统,微波炉的工作频率多选用915兆赫或2450兆赫。

微波炉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加热食物。

微波加热的原理简单说来是: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总是含有的水分会接收微波的能量。而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即使在外电场不存在时也是不重合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将随微波电场的交变而振动。由于食品中水分子的这种振动,以及与相邻的别的分子的相互作用,使食品的温度升高。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因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故整个物体受热均匀,升温速度也快。

希望各位MM利用自己初高中学的化学知识想想吧?水分子受到微波辐射会变成什么致癌分子?水无非就两种元素组成,在怎么发生变化,也顶多只是氢气和氧气吧?

这些理论简直是无稽之谈!

上述疾病那个所谓的日本博士做调查时考虑其他因素了吗?比如家族史,个人基因型,环境,生活习惯(熬夜,激烈运动,生物钟颠倒,个人卫生等),饮食习惯(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高脂等),,即便他考虑了,那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因素的? 疾病的发生不是一个因素所引发的.所以,网上充斥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建议还是自己多思考思考的好..

TOP

希望各位MM利用自己初高中学的化学知识想想吧?水分子受到微波辐射会变成什么致癌分子?水无非就两种元素组成,在怎么发生变化,也顶多只是氢气和氧气吧?

这些理论简直是无稽之谈!

上述疾病那个所谓的日本博士做调查时考虑其他因素了吗?比如家族史,个人基因型,环境,生活习惯(熬夜,激烈运动,生物钟颠倒,个人卫生等),饮食习惯(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高脂等),,即便他考虑了,那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因素的? 疾病的发生不是一个因素所引发的.所以,网上充斥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建议还是自己多思考思考的好.

再说,即便大多数专家认可的理论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牛奶,公认的好食品,但是有的人喝了拉肚子,对这个人 来说,牛奶并不适合他,因为这个人乳糖不耐受(体内编码乳糖酶的基因缺陷,造成乳糖酶活性降低,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难道能因为一部分人吃牛奶拉肚子就否定牛奶!

所以,看到类似的建议还是多思考思考有没有道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