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ZT 郑州高三男生考进耶鲁 年奖学金5.3万美元(图)

回复 2#子玖妈妈 的帖子

根据学校不同,校友赞助有多寡,确定录取学生家庭年收入上限,哈耶受捐多,这条线就高($20w?记不住)。中国人填报很少有超过的,具体看高燕定还是薛涌的博。
您就别打奖学金注意了。.

TOP

大海捞针,我容易吗?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2-21 20:25 发表 \"\"
我本来是没打奖学金主意,但这位同学为什么可以拿奖学金呢?我还是没想明白。你能说具体一点吗?
名校的距离           薛涌2007-12-23
我一年多以前曾经撰文说北大清华可能被香港的大学扫为二流,引起一阵媒体风暴。我的用意,无非是警告国内的大学:办教育不是盖大楼,要以学生为本,要舍得拿出资源给学生发奖学金。奖学金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大学水平的依据。这话未必好听,但许多大学恐怕还是多少听进去了一些。最近有报道说,我的母校北京大学刚刚举行2006-2007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共评选奖学金68项,奖金总额达1100多万元。获奖学生共3313人,占全日制学生总数的19.5%,人均获奖3340元。也就是说,在全日制学生中,大约每五人就有一人获奖。”


北大高调拿颁发奖学金作宣传,说明了对问题的重视,是值得赞扬的一步。但是,从公布的数字也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的奖学金是多么寒酸。我相信,在中国的大学中,北大因为资源充分,在颁发奖学金方面还属于作得比较好的。不过,力争成为世界一流名校的母校,在这方面就应该以世界一流名校作为目标。



说起世界一流大学,人们言必称哈佛。那么我们就索性从哈佛讲起。北大本科生达一万六千多人,哈佛则仅六千六百人,是北大的零头。但是,尽管有这么少的学生,哈佛一年发给学生的奖学金,将近一亿美元,也就是七亿多人民币。结果,大部分哈佛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领取了奖学金。哈佛一年的教育费用是四万五千六百美元(2006-07年度的标准)。三年前,哈佛决定家庭收入四万美元以下(当时美国中等家庭收入为四万多)的子弟,上哈佛费用全免。这个标准不久就提高到六万美元的标准(而目前美国中等家庭收入还不到五万美元)。这些政策,使哈佛的贫困生数量提高了33%。

不过,穷学生的问题解决了,中高产的家庭压力就大了。比如年收入十几万的家庭,拿出几万给孩子上学,确实负担不小。所以最近哈佛宣布:对家庭收入十二万到十八万的学生,要求家里支付的学费不超过其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比如,家庭收入十二万的,只需要支付一万二;家庭收入十八万的,只需要支付一万八。这样的费用,支付的基本是生活费(要一万多)。学费近乎免除,最多的不过缴几千块而已。无怪哈佛人士夸口:这样一来,上哈佛的实际费用,和上一所州立大学的费用几乎相等。这一措施施行后,哈佛的奖学金总量将达到一亿两千万美元,为这些中高产阶层的家庭节省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教育开支。


这一亿两千万美元,就是将近九亿人民币,是北大奖学金总量的快九十倍,而人家的学生人数还远不足北大的一半。当然,哈佛奖学金高,和其学费高、生活费用高直接相关,不能这样简单比较。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样的奖学金制度,不仅给家庭收入中等水平的学生全部免除了教育费用,而且使家庭收入高达十八万(也就是比美国中等家庭收入高出3.7倍)的学生,仅以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就可以完成哈佛的教育。这一点,恐怕是国内任何大学也难以望其项背的。


一流大学,说到底就是英才教育:不管你出生在什么家庭,不管你有钱没钱,只要优秀,就有接受这种教育的机会。否则,英才教育只能依赖家庭背景等个人无法负责的偶然因素,名不副实。哈佛这一举动,不过是美国名校中奖学金大战的一着棋而已。其他大学,早已有类似的政策,而且许多已经表示要针对哈佛的新政策“跟牌”。那些不跟牌的,就可能从一流大学里被淘汰。美国国会也正在讨论要求各大学把一定比例的捐助基金拿出来作为奖学金的法案,逼着大学把钱放在学生的口袋里。


中国要出名校,就要有大学的竞争。这一竞争,首先是围绕着学生的奖学金大战。我期待着这场大战的开始,使各路英才,都有机会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 本帖最后由 ljj 于 2008-12-22 07:14 编辑 ].

TOP

请有志于哈佛的同学看好,算仔细,高老师帮你们算帐了。

《“穷人”都上得起的哈佛!:“超前”“精算”,奖学金早知道(连载之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f96a01000614.html
《吃小苦,发“大财”:解一道奖学金的数学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f96a010006o1.html
《院校计算法: 两种奖学金的计算实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f96a010006pl.html.

TOP

请家长,同学们放心,只要犹太人生意不倒,中国人的奖学金就不会少。

香港《大公报》12月22日
摘录如下:

美国的常春藤大学久负盛名,这些私立学校尽管学费高昂,但仍入不敷出,之所以能够维持其领先的教学水平,主要靠校友的回馈和大企业及各界名人的赞助。源于捐款的大学基金不仅承担兴建校舍、改善校园环境等基础设施开支,同时也被用来补助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及教授薪金方面的支出,因此是学校的“生命线”。

在众多院校中,以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实力最强,其大学基金达数百亿美元。到今年六月三十日为止,哈佛的大学基金总额为三百六十九亿美元,耶鲁的大学基金达到二百二十九亿美元。为有效管理不断膨胀的巨额基金,保证有稳定的回报,这些名牌大学都向私人投资公司或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如今已不复存在)高薪挖角,请一些过往业绩出众的基金经理担任大学基金的投资人,负责在世界各地寻找较为长期的投资机会,以便为大学的金库添砖加瓦。多年来这批投资专家不负众望,使常春藤名校的大学基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但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不仅华尔街大行损失惨重,由高手操盘的大学基金也难以独善其身。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的大学基金在该校新财政年度的首四个月中损失了百分之二十二,大约是八十亿美元。另外,《华尔街日报》披露,耶鲁的大学基金自六月三十日以来损失了百分之二十五,大约为五十九亿美元,从今年六月三十日的两百二十九亿美元下降到一百七十亿美元。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在其最新报告中称,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基金今年六月三十日仍有一百零一亿美元,但到十月三十一日已经减少了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美国其它一些私立名牌大学也都有类似的遭遇,而且损失的比例也都超过两成以上。

对于这些名牌大学来说,账面上的损失只是一个方面,未来几年校友和企业捐款的减少将对学校构成更大的冲击。在这场金融海啸中,许许多多富豪及超级富豪身家缩水,令他们不得不减少或停止对学校、慈善组织等非营利机构的捐款。最近爆出的“马多夫诈骗丑闻”便涉及一大批身家过亿的犹太裔富翁,其中的一部分人几乎将自己所有可动用的流动资产都投入马多夫旗下的多个基金,未来可能血本无归。这些受害者中不乏对教育事业和公益活动慷慨捐输的善长仁翁,他们如今即使想再给大学捐款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尽管耶鲁的大学基金损失惨重,而且该校每年二十七亿美元的预算中有百分之四十四来自大学基金,但该校表示,目前仍有足够的资金,因此不会减少对学生的财政援助,且会继续延聘高水平的教师。然而,该校的校园扩建计划和教职员工的薪金增长速度将会受影响。

[ 本帖最后由 ljj 于 2008-12-23 08:1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