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elianehua
(......)
发表于 2008-9-26 22:57
显示全部帖子
说说我的童年学琴生涯(一位70年代的妈妈)
看了网上这么多有关琴童的报道,让我不由的想起自己童年时的学琴生涯。我当时的学琴开始是80年代初期,当时我刚进入小学。我父亲是交响乐团打击乐首席,从小我都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长大,母亲是一名会计,可以说对音乐完全没有概念,所以在我小时候,母亲就象现在大多数的家长一样,特别是因为父亲的缘故,更认为我应该掌握一门乐器,那个时代,家里原有的钢琴在文革期间被抄家拿走了,靠着父母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购买一架钢琴,结果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父亲为我向乐团同事借了一把小提琴,并拜托一个同事作为我的第一任授课老师。很奇怪的是,在我的学琴生涯中,父亲并没有给我施加很大压力,只是当我用小提琴奏出不协调的音符后,会非常生气地加以训斥,但我知道他不是在训斥我的不用功,而是在他听来,这种音符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噪音。而相反,母亲非常享受我的学琴过程,尽管我拉琴时邻居经常要“关门关窗”,而我几乎要把琴当柴火给劈了,但她却认为非常值得,当我在她单位新年晚会上演奏一曲时,我能看到她的欣慰和自豪。
那个年代,学琴需要很大的投入,包括物力和精力,记得每周父亲都会带我去老师家,小提琴是非常难学的乐器,音准问题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小提琴名家余丽拿是父亲的好友,曾记得有一次父亲带着我去她家玩,给她看我是否有拉琴的基础,余老师拉着我的手仔细看了一下,认为我的小手指太短,先天不足哦!但这丝毫没有改变我的琴童生涯,直到需要中考的时候,学业紧张,父亲坚持不考音乐学院,为了安心考高中,我放弃了7年的学琴生涯。
放弃的时候,我丝毫没有眷恋,因为我对这个乐器没有一点点的喜欢,那种喜欢程度甚至还不及小时候的一个玩具吉他,父亲发现了我的这个小秘密,他教我用小吉他弹奏各式乐曲,到最后我能闭着眼睛用这个小玩具弹奏各式有调音乐,每天把玩一下,小小的亭子间能有自己创作的乐曲奏响,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能感觉非常轻松自在,小吉他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当我考进大学的时候,生活水平很明显的提高了,父亲问我要什么礼物,当时我就提出希望有一架钢琴!我还能记得小时候邻居家小妹妹有一架钢琴,每当她痛苦的要命地弹奏时,我会趴在阳台边,探身张望,真希望自己能摸一下!刚有随身听的时候,父亲带来一盒钢琴曲录音带,我百听不厌!对钢琴,我从小有一种敬畏的心态,感觉这是一种非常昂贵而高雅的乐器,居然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拥有。父亲答应了我的请求,一架漂亮的钢琴搬进了家,由于小时候有乐理基础,我居然自己读谱练习几个月,就弹完了第一册《拜尔》,母亲说我无师自通,我自己知道原因,是因为我真正喜欢这个乐器。
一年多后,我能非常流畅地弹奏不少乐曲,记得当时找了很多流行乐曲,好比《泰坦尼克》钢琴协奏曲,甚至许茹芸的歌曲都是我弹奏的偏好,我弹琴从来没有去考级,但每每弹奏的时候,那份舒心和愉悦,真是一剂非常棒的补药,让我在闲暇的时候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充实。
现如今,我的女儿已经四岁,小小的她有非常棒的乐感,这点可能遗传了外公,她听过的歌曲只需一遍,即会哼唱。喜欢唱歌的她顺利地考入了少儿广播合唱团,从9月份开始,我也让她参加了幼儿园的钢琴班,也开始了琴童生涯,以我的切身体会,我不会去逼迫她去学琴,我能做的只需将她引入音乐的殿堂,适当的聆听音乐会,每次看到她从合唱团下课的那个开心表情,嘴里哼出好听的童声,在她的童年里充满音乐,只有从音乐中获得开心,这才是成功的引导。
音乐是一个生活的调味剂,绝对不是油盐酱醋茶,孩子全面的文化课程,思想品德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一味将学琴作为一种压力或是目标来交给孩子,而忽视了主课的发展,那就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或许你的孩子是一个极有绘画天赋的人才,而被强按在琴凳上,那么只能是多了一个哀怨的琴童,少了一个快乐的画家,用孩子的心去观察,敏感的父母们肯定能发现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而归根到底天下所有的父母只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和开心,那就给他(她)吧,千万不要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