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女儿学习不认真,我气,我骂,我打,我后悔!我该怎么办呢?

4岁,是小班吧,小班时我们学了半年国象棋子的走法规则
中班开始学开局,中班的寒假开始一次2小时的课,然后过渡到周末一次4小时的课
大班一周学3个晚上每次2-3小时,周末是1天两次各4小时的课,
暑假读小学时过渡到周六连续8小时的训练,假期是1天12小时的训练,一直到现在.
平时上学是没有多少时间练的,假期就要天天训练了.
最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会有趣一点.
不要放弃,坚持!但不要打骂孩子,要鼓励她学习的兴趣.
女孩子学棋很合算的,容易出成绩,进理想的小学.
加油!

[ 本帖最后由 ROBYN 于 2009-8-3 20:15 编辑 ].

TOP

回复 70#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伤脑子?那国际棋联应该取消8岁组的世界性比赛吧。
学棋是开发智力的,国象比围棋也简单,计算方面没有那么惊人。
而上海孩子学棋都没有想走专业的,仅仅假期的12小时是成不了世界冠军的。
但不管学什么如果要稍微学得精彩一点,必须投入时间。
每一年幼儿园一个年龄组有那么多孩子学棋,最后坚持到小学的只有几个。
报着玩的心态,不认真不努力不坚持,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LZ做事是认真的,家长认真了,孩子才会持之以恒。
幼儿园的中班开始的2年,是美好的时光
如果什么也不学,也过去了,可惜啊,孩子求知欲极强的两年,浪费了
而如果学什么都蜻蜓点水,那是拿家长的时间和金钱开玩笑,不学也罢.

TOP

回复 77#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穿衣吃饭交友, 动物植物大自然, 乐高芭比娃娃家, 骑车游泳滑轮, 没说不可以,都可以进行啊
一天12小时那么小的孩子是不行的,必须小学开始。而且这12小时还有吃饭,聊天,下棋拆棋和老师讲课,一点也不枯燥。就当它主题夏令营好了。
这和骑马夏令营,乐高夏令营。。。。。有什么区别吗?
但幼儿园逐步从2-4-8小时的增加时间是完全可行的。
可能您的孩子没正规学过棋,您就不能理解啊。.

TOP

回复 79#嗲虫妈 的帖子

成功?怎么想到问这个问题?
这位妈妈你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呢?
我成功的定义是教会孩子做事在能力范围内持之以恒的坚持。

有位朋友的孩子和我们孩子一起学棋(棋室旁有个乒乓房)
她建议,我们一起学乒乓吧,来一次可以学两样
好啊,我儿子从小身体不佳,学样运动挺不错的选择
结果几次后他们就放弃了,而我们一直学到现在,幼儿园时每周两次,现在每周一次,一对一训练一小时。打球也有模有样了。

这次国象集训,儿子本来不愿意去,跟我们提出好几次。因为要完全自己记谱,去年记不下来,背不出,孩子觉得苦,压力大。
我们鼓励他去,结果他发现能跟上了,谱同步记录也很少出错,盲背也进步了,孩子的信心提高了。
老师的评价是,现在的儿子学棋时活跃了,胆子也大了,人老节了。这是下棋带来的益处。

学琴也一样,老师说最近棋训,练琴没时间,问我们是否要暂停一两个月
我们没有暂停,在保证孩子睡眠的前提下,早晨只要有空就会弹一会儿,10分钟到30分钟,时间不多,可我们本来就不是为了考级,是多给孩子一个爱好。

再者,男孩子学骑马很好,胆小的孩子可以培养胆量和风度。我们坚持每周送他去学一次,孩子也很喜欢。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个勇敢的男子汉。

孩子要靠父母引导的,让我们多给孩子几个爱好,让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绚烂。

我还碰到过个妈妈,属于速成班教育。他儿子非常出色,样样都行,她的策略是短期集中训练某些技能,比如会天天让儿子这个阶段练乒乓,打到一定程度再换一样。这种比较急功近利,我们就不采用了。.

TOP

回复 85#嗲虫妈 的帖子

你的教育观点,我很明白了。
但学棋是这样的,都是从小练的,不同于你小时候的数学比赛.

TOP

回复 90#mesjtu 的帖子

浦东三林的辉煌马场
不知怎么回事,好多女孩子学,男孩子很少。
呵呵.

TOP

回复 92#mesjtu 的帖子

不客气,正好忙完。.

TOP

回复 95#快乐小易 的帖子

这要慢慢来
当初,我们的孩子学象和马的走法学了一个月也没学会
用了半年时间才会所有走法
一堂课看不出什么的.

TOP

回复 101#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首先很高兴和你探讨,其次针对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1.“我从你的描述里, 看到的是幼儿园孩子如何学习技能, 而非广义的知识"
孩子已掌握了阅读,可以自己从书本里收获一切的知识。目前阶段,我们要做的是挑选帮助他扩大知识面的书籍。文学科学百科他都会自觉阅读。
顺便说一句,识字是技能,阅读是兴趣。但不识字就不能阅读文字,不能培养阅读兴趣。当然也有极少的孩子是因为想阅读所以去识字的。

2.“琴也是, 是单纯地锻炼技能, 还是在领略音乐的魅力, 感受音乐家演绎曲子时的感情.  会弹琴, 不见得就是懂音乐, 反过来, 懂音乐了, 不会弹琴又如何? ”
涉及到找个好老师的问题。
有的孩子如果坚决反抗不喜欢乐器,或暂时没有条件学,不一定非要学。家长也可以买些音乐的书籍给孩子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买过一套歌剧的图书,精美的绘图本歌剧故事,配上CD,孩子非常喜欢,对他来说深奥的歌剧通俗了。
但孩子不是全能的,对于先天不强的项目,兴趣很难培养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其他方法。
如我们孩子不喜欢画画,怎么都画不好,OK我们放弃了画画,转而教他欣赏。
购买适合孩子的书籍,同时带他去博物馆。比如有一套名画绘图本很好,把一幅幅名画串在一个个小女孩的故事里,每一册都是一个流派的主题。孩子不擅长画画,但他知道了什么是印象派什么事野兽派。。。。,知道了一副画可以这么美。
当然这限于孩子先天能力不足的项目。

3.“而且你也不能保证在让背谱的时候告诉他为什么这个谱要这样设计, 如果没有谱, 他自己能想出这么走棋吗?”
教过我们的每个棋课老师都会讲解整盘棋,然后才会背谱,不然死记硬背又是盲背怎么背得出来?
老师当然也会问,下一步如果你们走该怎么走?这是正规教学都会采取的呀。
重要的是根据孩子不同的水平跟对不同的正规的老师。

对家长来说,孩子的兴趣并不容易及时准确地捕获,而且孩子的兴趣也很容易转移,所以
1.不能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一步步来,什么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
2.培养孩子的兴趣(实在不适合孩子的项目要坚决放弃,家长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3.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增加兴趣项目学习要慎重,不要学习熊瞎子,捡起一个苞米而丢了另一个。
但是反过来说,学校的教育对大部分孩子而言都是不喜欢的鸡肋,是不是可以由着孩子不去上学呢?
做个好家长真的很难。

[ 本帖最后由 ROBYN 于 2009-8-5 10:03 编辑 ].

TOP

回复 105#yiyima0305 的帖子

我们也是这样,孩子经常会说这太难了,我肯定做不出来。
我们对他说得最多的是“你很棒”,即使他题目没有做出来,即使比赛成绩不好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了,怎么会学得好?
所以我们要多多鼓励他,适当时候偶尔凶凶他,嘿嘿.

TOP

回复 108#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12小时是学棋到我们这个程度小孩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算是和蔼教育
看看其他大孩子的学棋道路,家长打骂甚至对女孩子飞起一脚的都有的,但这样打骂下孩子还是成才了。
所以LZ的问题也不是问题,适合下棋的孩子再怎么样折腾还是适合的。
如果不适合再怎么逼也没有用的。.

TOP

回复 110#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兴趣培养目的是什么?找到孩子适合的项目。
没有找到的家长呢,只能继续找。
既然找到了,当然要培养,虽然没想过走专业
就象前辈教导我们的一样“我们以前也不想走专业,但到了某个程度了,自然就想了。”比如拿到了城市冠军的就会想全国冠军,拿到全国冠军了就会想世界冠军,这也很正常。
如果龙虾你的孩子某个项目也到了这种阶段,可能我们讨论起来就和谐了。
不进则退,是很简单的道理。.

TOP

回复 111#bigdogwang2006 的帖子

我们没有专一学习,我们也不处在人生最初的6年。
你没看清楚。.

TOP

回复 116#小猪崽妈妈 的帖子

我的椎间盘不争气,经不起此项运动
上次看到个女士,练习骑马跨障碍,背挺直的,风度真好,羡慕~~~
可我又熬不住,出去旅游只要可能都会设计骑马项目,过过瘾
我们离太远只好周日周六去,享受不到特价了.

TOP

回复 118#小猪崽妈妈 的帖子

啊?这样子的啊,便宜没好货。
现在虽然自己不能骑,可看到小人在高头大马上扬鞭策马,有模有样,兴趣盎然,还是很开心的。
这次打算带根胡萝卜去给我们常骑的28号吃。.

TOP

回复 120#小猪崽妈妈 的帖子

28据我观察有两个毛病
1.跑快步到了转弯喜欢停
2.跟在其它马后面,人家停它也停
儿子在教练指导下--注意拉缰绳的技巧才有所改善的。.

TOP

回复 122#小猪崽妈妈 的帖子

太形象了,“每次都恨不得拿嘴去亲人家的屁股”。O(∩_∩)O哈哈~.

TOP

回复 124#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你说得很好“寻找兴趣和培养兴趣的目的是, 让人生更丰富多彩.”这也是我们的目的。
但对我们来说,如果棋也这样对待的话,就意味着放弃,我们和孩子都舍不得。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技能是必须练的。没有轻易到手的技能,只有早三暮四的兴趣。
还是那句话,不到这一步你不会明白的。我们上学时以学业为重,而假期是长棋的时候。而外地孩子哪怕上学时都是上午上课,下午练棋,我们这样最多只算玩票。
上学时,周末我们也只上一天的棋课,拒绝上两天,拒绝放弃其他爱好,周日给孩子一整天自由自在玩耍的时间。我自认平衡做的很好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家小龙虾学弹琴,音乐附小的老师告诉你“孩子有天赋有前途,希望你好好培养。”你怎么想呢?
我家QQ不指望他成为棋手,但希望他知道学无止尽,不断坚持和进步。
另外,这个问题我不会再讨论了。到了这一步的话,你自然明白。不到这一步,说也无用。

[ 本帖最后由 ROBYN 于 2009-8-6 13:58 编辑 ].

TOP

回复 126#mesjtu 的帖子

我记不清名字搜了一下,原来有这么多种,都贴在下面。
我买的是9、《凯蒂游名画:凯蒂的画展》(Katie's Picture Show),但出版社好像和下面列的不一样~~~
《凯蒂游名画:凯蒂遇见印象派画家》
《凯蒂游名画:凯蒂和蒙娜莉萨》
《凯蒂游名画:凯蒂和向日葵》
《凯蒂游名画:凯蒂的嬉水记》
文图 / 詹姆斯‧梅修(Mayhew, James)
中文版出版社 / 鹿桥文化(2005、套书)英文版出版社 / Orchard Books
6岁小女孩凯蒂和奶奶一起逛美术馆,展开一段神奇的冒险故事,每幅画都鲜活了起来。本套书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文西开始,到19世纪印象派的莫内等名家,共介绍25幅名画、19位名家。


跟着童书探游博物馆(转载1、《艺术在哪里?》

文 / 约翰席斯卡 图 / 蓝史密斯

出版社 / 和英 (2006)

艺术在哪里?为了寻找「他」,「我」经历了一场神奇的现代艺术之旅……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图画,带领大小读者走访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一

起探索「艺术在哪里?」

2、《艺术拍卖大浩劫》

文图 / 安娜‧尼尔森 出版社 / 典藏艺术 (2006)

本书介绍了许多艺术大师的绘画名作。故事从拯救一场即将开场的拍卖会开始,利用拼凑的线索找出谁是假画,轻松玩个艺术侦探游戏。

3、《罗浮宫探险笔记》

文图 / 酷客媒体工坊 出版社 / 青林 (2003)

本书共有10个艺术探险主题,将罗浮宫的珍藏,透过「问答」、「劳作」、「探险」等互动方式精彩呈现,考验大小读者对罗浮宫艺术品的了解程度。

4、《雕塑不见了》

文 / 谢宛妮 图 / 刘忠毅

出版社 /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07)

每个人都有艺术天分,只是随着年纪渐长,渐渐被社会与生活中有形无形的规范,给限制住,甚至萎缩了。本书向小朋友介绍什么是雕塑艺术,希望孩子们透过无边的想象力,广泛接触各式各样的艺术。

5、《画框里的秘密 名画被谁偷走了?》

文图 / 安娜‧尼尔森 出版社 / 典藏艺术 (2005)

美术馆里价值连城的名画被偷了,还被换上伪造的假画,拿起放大镜观察,你能不能找

出赝品呢?

6、《画家摩尔》

文 / 约阿希姆‧罗内佩尔 图 / 诺尔曼‧容格

出版社 / 三之三 (2004)

欢迎来到画家摩尔的绘本博物馆,画家会眨着眼睛引导我们走进现代艺术,并以诗的形式进行一趟多样、新鲜、娱乐、滑稽的艺术旅程。

7、《博物馆惊魂夜》

文图 / 米兰‧崔克 出版社 / 维京 (2007)

赖瑞找到一份博物馆夜间警卫的工作,上任第一晚,他吓坏了,原来博物馆的每个「展品」都会栩栩如生动起来,趣事连连一一在博物馆的夜晚上演……

8、《就是爱恐龙-恐龙博物馆之旅》

文图 / 久邦彦 出版社 / 远流 (2007)

一对探访恐龙博物馆的兄妹,在恐龙博士的引导解说下,进入恐龙博物馆。他们遇见各

种恐龙,也学习到地球和生物演化的进程与常识。

9、《凯蒂游名画:凯蒂的画展》(Katie's Picture Show)

《凯蒂游名画:凯蒂遇见印象派画家》

《凯蒂游名画:凯蒂和蒙娜莉萨》

《凯蒂游名画:凯蒂和向日葵》

《凯蒂游名画:凯蒂的嬉水记》

文图 / 詹姆斯‧梅修(Mayhew, James)

中文版出版社 / 鹿桥文化(2005、套书)英文版出版社 / Orchard Books

6岁小女孩凯蒂和奶奶一起逛美术馆,展开一段神奇的冒险故事,每幅画都鲜活了起来。本套书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文西开始,到19世纪印象派的莫内等名家,共介绍25幅名画、19位名家。

10、《掉进画里的女孩》

文 / 毕永‧索兰 图 / 拉尔斯.艾林

出版社 / 小天下 (2005)

这是一本向孩子介绍「现代艺术」的书。安娜在美术馆寻找厕所时,意外掉进画里,遇见了梵谷、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大师,不但自己变成名画的一景,最后还完成一幅自己的作品。

11、《参观乐器博物馆:笛子、小提琴和长颈鹿》

文图 / 安德烈亚‧侯雅 出版社 / 音乐向上 (2005)

保罗前往乐器博物馆参观,那里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乐器:放在手杖里的小提琴、弯曲的喇叭、长颈鹿钢琴,还有许多有趣动物造型乐器,真令人大开眼界!

12、《莎拉和天使》

文 / 提耶希‧马尼耶 图 / 乔治‧哈朗斯勒  出版社 / 尖端 (2006)

莎拉既寂寞又无聊,她喜欢去博物馆欣赏那幅画里有小天使的画。有一天,画中人物小天使竟然出现在她眼前,她发现自己渴望天天和祂在一起。

13、《第一次艺术大发现1:动物群像》(Le bestiaire)

《第一次艺术大发现2:人物集锦》(Les portraits)

《第一次艺术大发现5:罗浮宫》(Le Louvre)

文 / 克劳德‧达拉夫斯(Delafosse, Claude )

图 / 汤尼‧洛斯(Ross, Tony)

中文版出版社 / 青林(1996、套书)英文版出版社 / Gallimard

以介绍西洋艺术名作为重心,用玩游戏的方式,毋须仰赖文字叙述,就能消化艰涩的艺术概念,让小朋友轻松认识大画家与作品。

14、《骨头博士找骨头》

文 / 家琪 图 / 陈永胜 出版社 / 信谊 (1993)

科学博物馆的骨头博士,发现自己少了一根肋骨,急忙跑到大街上寻找,却没想到自己浑身是骨的模样,吓坏了一堆人……

15、《神奇法国GO 花样年华:法国绘画三百年 从普桑到塞尚》

文 / 赖素铃 图 / 季青 出版社 / 民生报 (2001)

从普桑到塞尚,这段三百年的时光,是法国绘画发展的巅峰期,更取代了意大利绘画在欧洲艺术的中心地位,本书将带您进行一趟认识法国艺术的历史文化之旅。

16、《夏绿蒂游莫内花园》(Charlotte in Giverny)

文 / 乔安妮‧奈特 (Joan MacPhail Knight)

图 / 梅莉萨‧威斯特 (Melissa Sweet)

中文出版社 / 典藏艺术 (2008)英文出版社 / Chronicle Books

夏绿蒂跟着画家父亲游法国,租屋住在艺术大师莫内的花园附近,小女孩以热情活泼的观点、有趣的笔调,写下这本令人愉悦的日记,细腻呈现19世纪法国悠闲的文化风情,让人对印象派时期的画家生活,留下难忘印象。

17、《美术馆里的小麻雀》

文图 / 林满秋 图 / 陈盈帆 出版社 / 青林 (2001)

到了美术馆应该注意什么?动物、静物、人物、风景画要怎么欣赏?藉由可爱的小麻雀

带领,孩子们将能走入画中欣赏台湾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作品。

18、《美术馆的异想世界》

文图 / 林爱华 出版社 /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07)

专门引介台湾美术发展脉络的国立台湾美术馆,自从2004年重新开幕后,就以偌大的园区和舒适的馆内馆外空间引人注目,本书想邀请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什么是美术馆。

19、《贝克的纽约》

文图 / 卡西‧杰考布森 出版社 / 远流 (2001)

贝克的好友马汀就要到纽约来了。贝克写了一封信,要先带领马汀来一趟纸上游。贝克可是「老纽约」喔,繁忙的街道、跳蚤市场、摩天大楼等等,他带领马汀深入纽约,当然,自然史博物馆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一站喔!

20、《形状游戏》

文图 / 安东尼‧布朗(Browne, Anthony)

中文版出版社 / 台湾麦克(2005、套书)英文版出版社 / Doubleday (2003)

郁郁寡欢的妈妈在生日那天,希望全家人一起去美术馆,一开始只有妈妈兴致盎然,随着妈妈的解说与引导,弟弟开始有了兴趣,接着哥哥和爸爸也愈来愈融入,甚至一起走进了画里。

21《我们去看恐龙》

文图 / 艾丽琪‧布兰登堡 出版 / 世潮 (1995)

几千万年前,地球到处是恐龙,有些恐龙吃肉,有些吃植物;有些恐龙会游水,有些住

陆地。让我们跟著书中的小男孩,一起去博物馆看恐龙吧!

22、《天使雕像》

文 / 柯尼斯博格 出版社 / 东方(2003)

克劳蒂雅和弟弟离家出走,躲进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他们订下目标,每天认真学一样新知识。馆内正展出疑似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天使雕像」,姊弟俩决定搜集资料,追查雕像的创作者。

23、《小莲游莫内花园》

(Linnea in Monet's Garden)

文 / Bjork, Christina 图 / Anderson, Lena

中文版出版社 / 汉声(套书)英文出版社 / R & S BOOKS (1985)

小莲和包爷爷兴趣相同,都爱花,也很爱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内的画,他们到巴黎旅行,

一一走访与莫内有关的博物馆。

24、《Dan’s Angel-A Detective’s Guide toThe Language of Painting 》

文 / Sturgis, Alexander 图 / Child, Lauren

出版社 / Frances Lincoln (2002)

博物馆打烊了,但是丹却被反锁在里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有个小天使从画中现身,带领他探索许多大师之作,告诉他画作中隐含的意义。

25、《How to Take Your Grandmother to theMuseum》

文 / Wyse, Lois & Goldman, Molly Rose

图 / Gay, Marie-Louise 出版社 / Workman (1998)

谁说一定得大人带小孩出门?本书是从一个小女孩带领她那从没去过博物馆参观的奶奶开始的。拥有十足开放性和好奇心的奶奶,在小孙女的引领下,享受了一段知性而温暖的博物馆之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