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9-23 14:26 发表 
人家苏轼就这个意思,不要想得太多。那些微言太义,是后人加上去的。...
同意,东坡居士作诗时肯定没有想这么多,的确是被后人引申的,
前一阵子,我还读到过东坡居士写景的三首诗,被引申为参禅三境界;第一首就是《题西林壁》。
是这样的——
未参禅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禅时: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参禅悟道后: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