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看到一个中医体质测试挺好的,大家有空的时候测试一下吧

阳虚质
谢谢楼主分享.

TOP

想改善,这么办!
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  冷饮,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一定不要再碰。
   -  生姜在夏季是很好的选择。
注意保暖。
   - 脚和腿是保暖的重点。
   - 空调要远离,尤其在出汗的时候。每晚烫脚。
多运动。
   - 动能生阳,选择温和的运动,最好在户外阳光里。
拒绝熬夜。
     23点前睡觉是底线。子夜是养阳的最佳时机。
关注穴位
    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艾灸,推揉都可以。
阳郁:手脚发凉,但是吃热补食物却会上火,是因为气机不畅造成的四肢厥逆。
这种情况是阳气被堵塞了,不能温阳,而要用疏导,用艾灸烤足三里、关元、气海、命门这些穴位。.

TOP

立秋节气介绍

今年的立秋节气是在2010年8月7日至8月22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日:“(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时节盛夏的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往往要延续到9月的中下旬,故民间有“秋老虎”之说。也正是因为立秋之后依然炎热的天气,人们将立秋至秋分的三个节气称为长夏。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今年的立秋,也在三伏之中,正应了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养生名言。

阳虚体质立秋饮食小贴士

适宜:山药、糯米、桂圆、核桃、燕麦、玉米、扁豆、丝瓜、桃子、苹果、葡萄
虽然已经立秋,但是还没有出伏天,阳虚体质还是可以利用伏天的暑热骄阳和体内的心火正盛,通过“内用温热”、“外散风寒”的方法祛除体内的积寒。立秋之后姜不宜常吃了,其它“暖胃驱寒”食物还有山药、大米、糯米、高粱、黃豆、香菇、桂圆、核桃等,要常吃这些东西提升体内的阳气以推动寒气的排出,否则将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当然祛湿消暑的小米、燕麦、红豆、薏米、玉米、扁豆、缸豆、丝瓜、桃子、苹果、葡萄等时令食物也要常吃。

少吃:煮饼、硬面条、猪肉、西瓜、香瓜、油腻、葱、姜、蒜、韭、椒
《月令》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勿多食猪肉,损人神气。《法天生意》说“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因为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就太阳能量来说,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加了,这个时候吃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 ,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另外,传统意义上贴秋膘就不太适用于保养脾胃的养生习惯,还是要少吃一些大鱼大肉,休息脾胃。《素问 脏器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泄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热食物。

忌吃:肺、莼、雁、菱角、生蜜、新姜、油炸、烈酒、烧烤
本来阳气不足,再痛饮消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等,整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那便是陈寒未祛,又添新寒。《金匮要略》三秋不可食肺。以免肺阳偏亢,损伤肺阴,导致寒咳。《白云忌》七月勿食莼,上有蠲虫,害人。勿食韭损目。孙真人:勿食雁,伤人。勿多食菱肉,动气。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勿食猪肺,勿多食新姜。避免冰冻、油炸、烈性酒、烧烤食物,或伤害脾胃,或生湿化热。

阳虚体质立秋运动小贴士:运动排寒
此一时节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每天10~15分钟,利用敲打全身膀胱经的方法,可以去除寒气,或者刮痧拔罐也都可以。当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是提升阳气驱逐积寒的好办法。俗话说,人老脚先老,养生先养脚,爬山,快步走,慢跑都可以起到锻炼保护脚的作用,或到正规的保健场所足疗,或用一些温阳的药物泡脚,如阳起石、续断、生姜等。

阳虚体质立秋起居小贴士:补阳为秋冬御寒
要注意培补阳气。“无厌于日 ”,每天十五至二十分钟在太阳初升的时候沐浴阳光,可以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因为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腠理开疏,阳虚体质之人切不可在室外露宿,睡眠时不要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过大,同时避免在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久停,如果不注意夏季防寒,只图一时之快,更易造成或手足麻木不遂或面瘫等中医所谓的“风痹”病的发生。

阳虚体质立秋情绪小贴士:寡欲静心
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尽量减少欲望更好了。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就是说“修养善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求利的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少,那么即使善心有些丧失,也是很少的;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多,那么即使善心有所保存,也一定是很少的。

阳虚体质立秋茶饮小贴士
桂圆姜茶
开水冲泡姜丝和桂圆肉,泡至无味。可调入奶茶,蜂蜜等。

如果你是阳虚和阴虚的兼有体质
立秋之节,虽然没有出伏,热气也开始收敛。冷热交替的阴阳两虚舒服多了,饮食要多吃五谷杂豆和时令蔬果以滋阴润燥并养脾胃之阳气。如果身体有干燥便秘的情况,可以用红枣、银耳、莲子熬羹,每天喝一碗。保持有规律的运动,早晨是最佳的时间。

如果你是阳虚和湿热兼有的体质
秋为五行中的金,随着立秋的开始,湿热之气将逐渐减少,阳气开始收敛,所以湿热兼阳虚的重点也要放在阳气的养护上。南瓜、薏米、红豆、土豆都可以常吃,即不伤阳气,也祛湿气。运动对湿热兼阳虚来说也额外重要,运动能生阳,还能排汗祛湿,趁着还在伏天,让体内的吹空调、喝冷饮产生的湿寒冷气排除来,否则秋冬季就会因此而怕冷生病。.

TOP

阳虚质的困扰
- 怕冷,尤其背、腹部。到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 没到老年,总起夜,小便多,清清白白。
- 经常腹泻,尤其是五更早起拉稀便。吃凉的更容易腹泻。阳虚没有火力,水谷转化不彻底,就会经常拉肚子。
- 脚跟、腰腿疼痛、下肢易肿胀。低血压,头晕,心悸气短。
- 头发稀疏、脱发。“肾其华在发”
- 情绪消沉,容易有抑郁倾向。耳鸣、色斑。
- 睡眠轻、容易惊醒。常常咬到自己的舌头。耳鸣。
- 黑眼圈、口唇发暗。肾阳虚通常拖累脾胃阳气而导致脾肾阳虚,眼圈口唇则会反映脾脏的问题。
- 上热下寒。常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同时也有尿频、夜尿、便烂、腰腿冷痛。这种表现,下寒是真,上热是假,勿盲目吃清热解毒败火药物。
- 缺乏性欲。月经不调,痛经,容易宫寒,难怀孕。.

TOP

如果你有这些习惯
   - 熬夜,总是超过23点也不睡觉。
   -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
   - 离空调近一点,才够凉快。
   - 冬季,还习惯光脚穿鞋或鞋拖。
   - 冬季露着膝盖穿短裙。夏季空调下穿露脐装。
   - 过度控制饮食,营养不良。
   - 先天禀赋不足,父母为阳虚质。
   - 吃了太多的生冷寒凉或者工作环境湿冷。
   - 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
   - 久病损伤阳气。
   - 长期大量运动,或喜欢桑拿 ,出汗过度。
   - 汗出当风,大汗淋漓之后,总是要吹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