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1个人次参与评价】

[外语]

引用:
原帖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7-9-30 23:43 发表 \"\"
学院后的那一部分是大山中文母语化过程(我们中国人,也是到20几岁,才谈情说爱、求职、建立职业基础、育儿的,这部分语言体验,大山和中国人基本一样)
最近在其他帖子里看到关于围绕母语的定义的讨论
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母语就是伴随认知、生活、社会联系固化的语言。
我的母语是上海话,但是我恋爱、婚后用的都是普通话,我工作时基本用日语,对我而言与我母亲讲话用普通话是不能想象的,我也不跟我丈夫说上海话(虽然我们都是上海人),工作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用日语 我丈夫英文很蹩脚(在我看来),但他跟同事谈技术一定会用英文,用汉语对他们是不便的,需要翻译的——虽然他们都是中国人,母语都是中文
所以,母语是伴随认知、行动和习惯的,与其说跟出生地有关,不如说与社会联系有更密切的关系
概念混乱。
母语是人自然习得的第一种语言,是思维的基础语言,其后习得的都是“外语”。.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10-1 12:53 发表 \"\"
上海话和普通话间的区别与汉语与日语的区别一样吗?
方言就是方言,上海话和普通话本来就都是方言。你的母语是汉语!
方言就是语言,他们是一回事。只是因为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学者将汉藏语系汉语族的语言归为一种--汉语,包括十大方言;外国学者则按国际惯例将吴语、粤语、闽语、官话等并列为独立语言。汉语各方言间的差异相当于印欧语系各语言间甚至语族间的差异,因此客观的比较,汉语作为一个整体语言在语言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上海话和普通话间的区别与汉语与日语的区别本质上没什么两样。
母语是习得的第一种语言,且一生只有一种母语,说母语是汉语是偷换概念,因为抽象的汉语并不存在。.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10-2 12:32 发表 \"\"
"以你的逻辑,上海话不是汉语?"
方言是言,汉语是语。我的帖子的逻辑你理解错误。
汉语有统一文字支撑。上海话就像闽南话(台语?)一样,文字还是汉字。书同文,没说过言同音。
请去查一下“方言”的本义。

汉字是汉语各方言、朝鲜语、日本语、旧越南语、旧壮语等共同使用的文字,汉字是音意文字,可以不依赖于特定的语言,所以其是一种通用文字。使用汉字的语言可以是同一个语系的(汉、越南、壮),也可以跨语系存在(汉、朝鲜、日本)。.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