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说,觉得学习好的进师范就很高兴、以前师范生学习不好云云……太绝对了?中学学习好,并不说明什么。大学优秀倒也罢了,说明他有很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再者,目前学习好的评价标准是“分数”。可惜,有些人学习且好了,可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目前的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对造就完整人格并不奏效,太适应了,也许不是件好事呢

。
与其突击免费,不如在中小学,加大投入,在大学多设奖学金、助学金。
基础教育的宽泛充实,才能让孩子提前扩展视野、尝试多种实践体验,然后大学时,对那些冒出潜质的孩子,敞开大门。并对条件不好的给予补贴。至于师范,也许没必要专门办学校,设专业就可。大学生们、职业人士,只要喜欢、适合,就可以去读去做。降低大学费用,提高评价方法,这是否更有意义?
无论对生命、对专业,惟有“热爱”两字,才能激发出真正的热情。才有资格去教化人。
这种莫名其妙的短效“治表”工程,一蹴而就,多变常新,把人们锻炼得就知道:撑..胆大,吓..胆小,要动就快,明天不保。
教育两个字,是需要站起身、沉下心来思来做的。
(退一步又及:能保证农村老百姓的孩子一定能公平获得这个机会么?……如果村长书记的孩子也高考……难说。偏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