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kelly_y_chen 于 2009-2-13 11:13 发表 
教育是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生活和世界。
如何做到这一点?
给孩子大量的体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多去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海洋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图书馆,艺术馆,农场,森林 ...
——快乐拉动内需,支持支持。如果教育方面的补贴给予这些单位,我们并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这样的教育,润物细无声,效果长久。刚从日本回来的朋友娓娓道来,他们去过一个山村,那里有个小湖泊。很干净。没想到的是,在那样一个湖旁有个精致的博物馆,用各种图文、模型、电脑都媒体,来演示说明地质地貌、人文,还一边放着电影,说世界各地类似湖泊的情况,并且说到那里面的鱼是如何烹饪的……在里面待半天都不会枯燥。
如果这样的湖放在中国,可能就是一个传说:什么仙人来过了,一脚印,呵呵。日本人对自然的尊重,对科学的尊重,对知识引导的方式,真让人钦佩。
其实类似的事情看过听说过不少了,不必天天喊“教育为先、热爱祖国、爱护公物、锻炼身体云云”,但日本人崇尚行动,就这样每个阶层每个领域,都注重把教育化入生活,把信仰化入人心,真很厉害的。这样的民族是很强大。他们的“头脑”很强大。
如果中国还要依靠教育拉动内需,继续扩招?高校继续盆满钵满?现在的大学生失业,是否也该由他们设立基金来减少社会的压力。目前这个压力转嫁给ZF,等于又要ZF拿出钱来给予支撑,而ZF的钱,又是大家的钱。看上去,大家既要准备学费,又要为孩子将来就业买单,还可能要承担被迫宅居的孩子的过渡生活费。另外,这些学校到底值不值得大家去花那些钱呢?袁岳的江湖方式一书中,也说到了北大。固步自封流于形式的,有太多学校。我们还要无形中为形式买单。一吸金怪圈?吸的不止金子,还有日子。
[
本帖最后由 dadapai 于 2009-2-16 11:4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