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给困惑中的家长 推荐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无论是因材施教还是各取所需,在现实操作上都有很大的困难。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学生的个性和智力上的同质,这做起来也特别难,因为涉及到选择学生,那就是被社会谴责的。不要说技术上会怎样,就是设置一个男校或者女校(单一性别同质),都是比登天还男。(我们国家马上就神州上天了,上海也有女中)
家庭教育需求的同质就更难了,因为这些受家庭的社会文化价值、个人经历、发展通路等要素的制约。同时,这个需求会出现在高阶层的群体中,他们之间的这些差异就更大了。理论上上海可以组织几个班级是没有问题,但空间距离就是一个大的障碍。更不要提他们在一起是否会生发出变异。
欧洲的一些国家现在在社会阶层上也是表现很明显的,不同家庭的孩子到不同的学校去。这个前提是他们社会阶层发展通路的广泛,什么都不学也可以。而我们国家则不一样,有些好学校,主要是高校,受社会阶层控制的少,尤其是经济阶层。最多的是社会地位阶层可以选择学校。我们社会不认可龙生龙的生理学价值,还处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阶段,仇富的压力仍然很大。
趋同是保险的,等过了普教阶段以后,我们实现个体化理想的机会就很多。熬10年或者12年,应该没有问题。就怕到那时,孩子已经不受家庭的制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