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议一下中国的教育

议一下中国的教育

^o^ 有人说房改失败了――老百姓买不起房。但总理没说过,市长没说过;
有人说医疗改革失败了――老百姓看不起病。但总理没说过,市长没说过;
有人说教育改革成功了。成功了?
^o^ 最近有一次全国性教育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引起:1. 厌学;2. 体质下降;3. 自我认知迷茫
对上述1. ,用表格说明调查结果

1、课业负担影响学习兴趣:.....         小学...初中....高中
...调查内容    ......喜欢学习....  61%...18.8%...9.8%
.....统计表.........很不喜欢学习. 1.8%....6.0%...8.3%  
对于上述数据,用不着研究报告。
...调查结果折射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中小学生作业时间过长,重复性作业多、睡眠时间少、...

2、身体素质埋下健康隐患:
...1979-2002,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肺活量指标增幅不显著...很多年龄段出现负增长;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爆发力等指标更是出现明显的负增长;超重、肥胖检出率、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

3、思维贫乏阻碍自身发展:
...随年级升高,学习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孤独冷漠、缺乏积极交往意识...受网络、动漫等影响,不少中学生习惯用“是”、“好”、“喜欢”等过于简单的语词表达方式,思维贫乏和思维障碍影响新一代青少年自身发展...

九十年代中期(或初期)就有文章指出,17-25年龄段的青年的综合体质(速度、力量、柔韧度)不及他们的父母,尽管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近几年同样的问题又提出来了――同样是17-25年龄段,比较对象是20年前的同一年龄段,体质项目增加到速度、力量、柔韧度、耐力、爆发力。
据此,逻辑上可认为:青少年体质一代不如一代!离“东亚病夫”还有多远?

^o^ 50-60年代,尽管营养状况不能与现在比,但当时的“劳卫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前述“九十年代初17-25年龄段的青年”的父母们及其它人群的整个历史阶段的体质。现在?
走进校园,除体育课,能见到几个学生在认真地锻炼?
走进校园,能找到多少学生社团(例如合唱队、舞蹈队)?

^o^ 偶尔接触过两个明年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木纳、刻板、套不出任何主动与人沟通的意愿,问一句答一句;读不出水煤电表的读数,算不出该付多少钱...

^o^ 小学里,一个班里只要有几个“差生”,班主任、任课老师就会有很大的压力――整个班的平均分数被拉下来了!但小学里有个特点: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压力可以立刻传递给家长,家长不得不悉数照收。于是乎,一场习以为常的家庭疲劳战又开始了...

^o^ 其实,疲劳战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家长学生共同疲劳。从幼儿园开始就学外语、做数学、背唐诗...;进了小学,晚上面对面、手拉手地陪做,为了能“跟上去”、再提高,一天也不能放松;双休日,还要花钱外出参加这个班、那个班...
为了孩子,家长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至于是否会影响工作,自己最清楚。有的家长为了“陪读”辞了职是事实...
分数,分数!一切为了分数!
这是一种什么社会效应?

^o^ 80年代末开始提“能力培养”、“减负”,现在叫“素质教育”。其实主流媒体的呼声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一年级其中三门课程有十来本教科书,在加上十来本作业本,还不算磁带、卡片什么的;现在的书时兴16开的,非得用旅行包似的大书包不行,再加上比公文包小不了多少的“铅笔盒”,再塞进一只茶杯、饭碗袋...遇上美术课,还有一只维修工的工具箱似的“画笔箱”...小萝卜头一个,非得背上这么多东西才能上学。当初那位说小学生书包轻了不少的记者哪儿去啦?为什么不回过头来再采访一下?

^o^ 一年级刚入学就快马加鞭赶进度,应该是12课他们的进程是22课!
――为什么?
――现在的新生素质好,太慢了反而不好。
――那末下学期是不是要教二年级的课啦?
――不。剩下来的半学期我们教写作、英语会话、学“奥数”...
原来如此,这就是“素质教育”!

^O^ 请看看那些“教改”炮制者新编的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材的“水平”如何高!
(仅凭翻阅一遍的印象重编,绝对没有夸张)
1、坐标的概念(求和或加数、被加数)
本题是一个表格,仅写出三行三列。第一行是加数,第一列是被加数,其余是和。要求填满空格。以下题中空格
2、等差级数及循环数列的概念(填空格)
.....3.,5.,7.,__,__,__,15
.....__,4.,7.,1.,__,__,1.,4.,__
3、二元一次方程(原题的A,B用图形符号代表,例如A为五角星)
已知:A+B=10;A-B=2.....A=__?;B=__?

对于现在的教育,我想谈几点:
1、不取消应试教育,就没有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统一考试)又是目前最合理、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选择人才手段之一。
2、目前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社会期望值等各方面和以前学生存在相当差距,可是学校和社会并没有完全有能力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
3、中国教育产业化是最大问题。
真是小学年级的?照这样,初中毕业就该学怎么造宇宙飞船了。汗!

^o^ “靠家长”与“怎么靠”?
小学教材要靠“靠家长”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中国特色”!连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婉转地说成是“配合”,甚至把一部分内容赤裸裸地叫学生回家“问家长”。
在进小学以前已经“靠家长”至少相当于“读完”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的课程,才有幸编入“重点班”――这种不公平现象比比皆是,当属另一码事;要说的是,家长从此进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持久的疲劳、累赘、烦恼、精神高度紧张的全新的、高层次阶段。学生成绩不良或偶尔考查不满90分,学生与家长一起挨骂受训;若能得个100分,成绩是任课老师、班主任、校长的。至于家长,“配合”一下而已!
当然,没有一位家长为此不满,没有一位家长会流露半点情绪――谁叫你生孩子?谁叫你“望子成龙”?
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全部含义!.

TOP

从家校互动上搬来的帖子,上面也有好文章值得推荐。自己顶一个!.

TOP

引用:
原帖由 隆隆爸 于 2008-1-17 16:56 发表 \"\"
内容好多啊!
所以有时间得好好品。谢谢关注和鼓励!.

TOP

引用:
原帖由 rosemary 于 2008-1-18 09:06 发表 \"\"
超前教育,拔苗助长!
有时候不知不觉就会拔苗助长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wyyan 于 2008-1-18 09:23 发表 \"\"
现在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比我们当时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是呀,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这样的非正常状态,作为家长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虚荣心导致的攀比心态人皆有之,就是看如何正确地调整。.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泽妈妈 于 2008-1-18 09:31 发表 \"\"
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还是要随着这股竞争大流走。无奈。。。
所以做家长的确很难,我们家长其实也需要被关爱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浦东明明妈 于 2008-1-23 20:11 发表 \"\"
中国就是中国,用不着去和外国比。
人家外国人少,一个职位10个人求;中国人多,1个职位100个人抢。外国富裕也不是人人上大学的,也要通过努力争取的。
现在大城市条件好,就怕累着宝贝们,多写点字就大喊“减负” ...
是得好好想想,到底是怎么了?当代的家长们都在想什么?谢谢明妈妈!.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皮辣椒 于 2008-1-24 22:25 发表 \"\"
古语还是真理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读好了就有好日子过。
关键看怎样读,读得得法有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