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1-11-6 14:31 发表 
中国人的阶级观念根深蒂固,父慈子孝,高下立见。 某党曾致力推广“同志”这个称谓,表面上似乎消除了阶级意识,但教育政策依然以愚民为先,其恶果已经祸延三代。
现在,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代,大家忽然醒悟到大厦将倾,又急于重建道德伦理,病急乱投医,顺手把老祖宗的东西又搬出来,还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然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为何不选择设计一件合身的新衣,而选择在故衣堆里淘宝? 可见人们甘于轮回于已知的困境,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觉得很多支持孝道教育的人,其实也是要对孝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唯一不肯放弃的,只是“孝”这个名称而已
原因么,多半是因为这个是祖训,是5K年的文化结晶
我想说的是,在哲学领域,所谓5K年的文化,真的是5K年吗?5K年里面有多少思想家?百家争鸣是什么朝代? 接下去的漫长的历史里面,除了朱熹这种吃饱了撑的BT,我们还有多少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思想家? 似乎,我们并没有5K年的思想文化,只是把某一时期的思想,反复使用了5K年而已。
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尊祖训,守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