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杜月笙:湮灭的传奇》065
(04)
杜月笙只上过一年私垫,家困而辍。所以他识字不多,引为终生恨事。兼以他出自于黑道,内心有着一种洗白自己的天然冲动。所以他对文人,表现得恭敬有加。如果有记者报人愿望被他延揽,杜月笙是不惜血本的。
他支付给报界的门人弟子津贴,数目极大,这笔钱如果积存起来,一年下来能够购置一辆小轿车。
杜月笙最得意的,大概是他成功拿下章太炎。
章太炎,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有名的狂士,早年赴日本,日本警察让他填写个人信息表,表格上有姓名、职业与年龄等项,章太炎先生填的是:
姓名:圣人。
职业:私生子。
年龄:万寿无疆。
……
连填个表格都要这样胡来,是因为章先生学究天人,造化通神,一代国学大师,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章太炎先生的逸事,无计其数。他在东京时,与孙文联手搞革命,因为账目问题,大闹同盟会堂口,孙文先生惧而避之。等到民国后,因为袁世凯有心称帝,章先生大闹中南海,袁世凯将之软禁。章老先生怒而绝食,彻底吓坏了袁世凯。
生怕章先生饿出个好歹,让他背负上饿惨国学大师的恶名。袁世凯出动各路说客,游说章先生,央求章先生好歹吃口饭。都没有效果。最后万般无奈,使了激将之法,派人对章先生说:章太炎,你绝食就上老袁的当了,袁世凯正盼你饿死呢,你活活饿死自己,等于替他袁世凯扫除了心腹之患。章先生一想对呀,我不能饿死自己,得吃饱喝足,继续修理袁世凯。
总之,章太炎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谁也不放在眼里,视革命党领袖孙文为无物,视大总统袁世凯蔑如也。试问区区杜月笙,又凭什么让章老先生,拿正眼看他一下?
杜月笙与章太炎,二者相距甚远。可以确信,杜月笙未必有信心获得章太炎的尊重——但,凡事都有例外。章太炎竟然亲自给杜月笙写了封信,请求杜先生,帮他一点小忙。
原来,章太炎老夫子是国学大师,不食人间烟火,但他的家人亲戚,却俱是凡夫俗子。他有个侄子,居住在法租界内,与人发生了房屋纠纷。饶是章太炎不把孙文放在眼里,不把袁世凯放在眼里。可这弹丸之地的法租界,偏偏不把他这位国学大师放在眼里。
章太炎解决不了侄子的问题,只能求助于法租界中最有势力的杜月笙。杜月笙抓住这个机会,迅速解决问题,这就让谁也不服的章老夫子,欠了他一笔人情。
于是章太炎途经上海时,前来拜访杜月笙。杜月笙的门徒称:章老先生与杜先生,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两人是否真的一见如故,不得而知。但杜月笙不无惊讶的发现,名满天下的国学大师,竟然承受着经济洁据的痛苦困扰。于是杜月笙在告退时,在自己喝过的茶杯下面,悄我押了张两千银远的庄票。
章太炎收下了这笔钱。
接下来,杜月笙每月都要派人,送笔款子到章太炎家。这些钱,也统统收下了。
章太炎收下杜月笙的钱,似乎意味着对杜月笙的人品肯定——实际上,杜月笙不知道,国学大师章太炎,早年也是同道之人。昔者各地志士联络革命,章太炎就是起自浙江的光复会首领。他手下的人,说出来能吓死杜月笙。
光复会中人,有晚清舍身炸出洋五大臣的吴樾,有行刺浙江巡抚恩铭的志士徐锡林,有最为出名的鉴湖女侠秋瑾。
实际上,民国的建立,真正流血牺牲的,是光复会而非同盟会。只不过,光复会中的精英如吴越、徐锡林、秋瑾等死难而后,又在广州起事的黄花岗之役中,光复会几乎全部拼光。余下来的零星,在上海光复后,再度遭受到同盟会的追杀。光复会首领陶成章,躲藏到了医院里,被年轻的蒋介石追到医院枪杀。值此光复会不闻于江湖,同盟会独擎革命战旗。而光复会的两名主要首脑人物,蔡元培和章太炎,从此淡出政争,潜心于国学研究与教育推广。
简单说,早在章太炎先生玩暗夜追风,杀戮四方之时,杜月笙还在妈妈肚皮里呢。正因为章老夫子有如此雄厚的道上背景,所以才不把孙文或袁世凯放在眼里。反而,同道之人,章老夫子对杜月笙,有着一种精神上的认同与感应。
这就章太炎收杜月笙的钱的真正原因。这钱儿,不过是道上小辈对老前辈的孝敬,章太炎拿得起。
杜月笙不晓得这件事的背后,还有着极深刻复杂的江湖背景。他把章老夫子对他的认可,理解为文化界对自己的认同,遂雄心勃勃,杀入文化圈玩了起来。
(05)
挟杨度、章太炎两位国宝级大师的认可贯性,杜月笙向报业同仁伸出橄榄枝:嗟,来食。
只要拜杜月笙为师的记者,就可以在他这里拿到一笔款子。这笔钱有多少呢?
——如果积攒下来,一年的钱,可以买辆小轿车!
可以说是出血本了。
所以当时的报业,咸少有对杜月笙说三道四的。一旦有哪个记者想扒杜月笙的料,就会有同事凑近过来,苦口婆心的劝说:你呀你,太年轻,太幼稚。杜先生何许人也?你何必非要跟他过不去?少年,你的路还长,还是写点正能量,不要总是揣一颗阴暗的心,想在杜先生身上做文章了。
一般这种情况下,有关扒杜月笙的报道,基本上就死在编辑之手了。
说这是一般情况,是因为当时真有家媒体,就是不买杜月笙的账。
这家媒体,就是党人隐于幕后的《生活》。
《生活》,系由邹韬奋主笔,他也是那个时代大师级的人物,文章鲜辣狠绝。曾有一段时间,《生活》集中火力,公然向“封建余孽白相人头脑”开炮,每一期都有几篇严斥杜月笙的杂文,兼配以漫画。在上海顿时引起轰动,销路极佳。
杜月笙识的字不多,看不懂《生活》里边都说了些啥。他的门人也没几个看懂的,但总会有人告诉他们。于是,这些门人就在杜月笙面前表现:《生活》居然敢络杜先生的虎威,要不要请他们吃生活?
杜月笙:啥子?
门徒:要不要给他们一个教训?
杜月笙失笑道:他们有兴致,就让他们骂好了,不要理会。
杜月笙不理会,主要是他不懂封建余孽是什么意思。此外还担心一旦动武,会惹杨度或章太炎不高兴。就这样《生活》杂志骂了段时间,见杜月笙没反应,就转向另一个战场,揭露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阴谋。这一揭,租界工部局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抓人查封。
几名捕探正陪杜月笙玩牌,接到命令后,笑道:杜先生,抱歉抱歉,我们要出动了。
杜月笙:做啥事体去?
捕探回答道:封生活书店,捉邹韬奋。这帮家伙一直在骂你,今朝要好好叫他们吃点苦头。
杜月笙听了,摇头道:算了吧,这班书笃头,何必叫他们到捕房里去受罪?你们还是给我前门喊喊,让他们后门口逃脱拉倒啦。
这些捕探,都是在杜月笙这里拿钱的,杜月笙是他们的老板。老板的话,不敢不听。于是这伙人来到邹韬奋的生活书店,在前门吆吆喝喝:冲啊,抓啊,不要放走邹韬奋,抓住邹韬奋重重有赏。喊了两支烟的功夫,众捕探才如临大敌,端枪而入。邹韬奋又不傻,他们在门外喊了那么久,岂有个不从后门逃之夭夭的道理?
此后,党人百般活动,买通租界工部局,让生活书店重新开张。但此后《生活》杂志就不再骂杜月笙了。杜月笙很得意,认为这又是自己做人一大成功,逢人就假装问:咦,《生活》杂志怎么不骂我了呢?
这时候你如果知趣的回答:杜先生为人如此厚道,救了他们的命,他们怎么忍心再骂?
杜月笙就会兴奋得无以复加:连声大叫:万墨林,拿五只洋来,给这位明晓事理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