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猜单词
NEW!
注册
登录
帮助
旺旺网
»
终南山
»
上海话
» 谁建议的“上海人别再赖在上海了”?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起提问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有
169
个人次参与评价】
谁建议的“上海人别再赖在上海了”?
1楼
晚风
晚风
(......) 发表于 2010-11-14 14:31
显示全部帖子
我们家安徽保姆说最看不起那个薛莉了,她的理由是安徽老乡培养了你,你有文化,有水平,是人才,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家乡搞搞好,我们做保姆的没办法,只能到上海来打工做苦力,保姆还说,她认为安徽那地方根本不可能出人才,在安徽她(薛莉)和我一样灰头土脸,毫不起眼,只是你们上海人认为有一张文凭加上一口普通话就是人才了,我说,是的,是人事局每年的人才引进指标把她定为人才的。.
金币
24986 枚
违规
0 次
活跃度
4 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2楼
晚风
晚风
(......) 发表于 2011-9-19 20:21
显示全部帖子
引用:
原帖由
君子茉莉
于 2011-9-19 13:22 发表
你家保姆的话你也信?
因为我家的保姆实话实说:就是到上海来赚钱的!而那个薛莉回避到上海来的真正目的,却耍个花枪,说是来建设上海,改造上海和上海人的,真是恬不知耻,.
金币
24986 枚
违规
0 次
活跃度
4 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3楼
晚风
晚风
(......) 发表于 2011-9-20 20:57
显示全部帖子
[转贴] 怪?不怪!合肥建筑工地不招安徽人
烟雨织成愁 于 2011-9-16 20:06:0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长三角
都说“在家百日好,出门一日难”,可有人就在自家大门口遭“刁难”。9日上午,几个农民工向本报群工部反映一个怪现象,他们一连去了好几处工地,一说自己是安徽本地的,立马被拒绝,真闹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秦师傅带头的几个农民工都是阜阳人,这是第一次来肥找活干。秦师傅说,兄弟几个学的是木工,以前在山东等地都打过工,现在知道合肥在搞大建设,觉得在本省干活比在外地干活方便,所以来合肥闯闯,没成想,却因为是本省人而备受“冷落”。据介绍,一个星期来,几个人跑了合肥的许多工地,多数的答复是“人满了”,最后,找到滨湖新区的一个施工现场。好几处工地起先都说缺木工,秦师傅几个满以为有希望了,可对方开口就问“你哪里的”,一听是阜阳人,一家明确说“不要阜阳的”;另一家则马上改口称“不要工人了”;还有一家客气一点,表示“没有施工材料了”。蹊跷的是,同去的几个江西、湖北籍的都留下了,就是安徽人不要,包括一个定远的人也没能留下来,这让他们惊诧莫名。但接下来他们学“聪明”了。因阜阳口音跟河南口音很像,于是再去找活时,他们假称是河南的,不过,很快就被“识破”了。说起这一个星期来的遭遇,一位老师傅直感叹,“到处跑,花了不少冤枉钱,工作要再没着落,生活都成问题了。”
按说占有地主之宜,安徽人应该比外地人更有竞争优势,为何情况恰恰相反呢?记者采访了某工地的一位邱姓负责人,他连称没有这回事,只要工人开出的价钱合理,而且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成。接着,他称没有时间,很干脆地拒绝了记者要求见面详谈的请求。随后,记者联系上合肥市建委驻滨湖新区工作站站长楚慧平,他解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但原因很多。滨湖新区许多工程的投资商都是福建的,由于对安徽人不了解,他们自己会带工人过来;另外,他们用过一些本地农民工,但许多人技艺不精,不能按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完成任务,把工地干坏了,还反过来敲诈,投资商吃过亏,就都怕了。楚慧平建议,广大农民工最好持有相关的技能考核证书,通过施工现场劳务公司的推荐,以正规渠道进入工地。
读了这篇报道我有点理解为什么以薛莉为代表的安徽人大量涌入上海的原因了,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安徽人多的地方总是搞不好的道理了..
金币
24986 枚
违规
0 次
活跃度
4 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最近访问的版块 ...
孕前孕期
园丁联盟
爱乐
HR&Admin联谊会
初中(和小升初择校)
自由市场
影视戏剧
帮帮忙
竞赛考级
消费者
情感生活
世博会
车友会
碰碰头
旅游热线
会计天地
爱心行动
留学
摄影
美食家
大学(含择校)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个人空间管理
广告设置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