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猜单词
NEW!
注册
登录
帮助
旺旺网
»
初中(和小升初择校)
» 孩子们的智囊团 启智苑第5期已经上传 第454楼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起提问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有
32
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孩子们的智囊团 启智苑第5期已经上传 第454楼
1楼
xiaoyu307
xiaoyu307
(......) 发表于 2008-11-25 16:32
显示全部帖子
楼主的提议非常棒,各位家长响应也都很积极,问题是怎么组织好这个智囊团呢?很多家长都在跟帖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归纳会显得很凌乱.能否规定一个月出几道题,然后在什么时候让孩子们互相讨论,这样子才会提高小朋友们的兴致.即使有些不感兴趣的东西在听大家议论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接受到一些信息.其实这样对我们家长来讲已经是达到目的了..
金币
2920 枚
违规
0 次
活跃度
1 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2楼
xiaoyu307
xiaoyu307
(......) 发表于 2008-11-25 17:25
显示全部帖子
我出个方案,请各位家长提提意见
每周出一个主题,然后固定每周某个晚上开个网络会议.凡是参与活动的都要收集好相关的资料,由孩子们通过网络会议表述所收集到的资料及观点.这样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每个同学表述完之后,大家可以进行评选,如果觉得某个同学说的好,可以将他所收集的资料以电子档的形式发给参与的同学.网络会议当天出下期题目,有一周的时间准备资料应该够了
.
金币
2920 枚
违规
0 次
活跃度
1 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3楼
xiaoyu307
xiaoyu307
(......) 发表于 2008-12-19 14:29
显示全部帖子
【处世之道】请独生子女们来看六尺巷的故事
【处世之道】请独生子女们来看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张英的四句诗应该说不是什么名作,拿秦始皇修建长城做这个比喻也未必恰当,但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张英这种谦让的美德。虽然吴家也是有人在朝廷做官,但官职比张英小多了,张英如果利用自己的权势让县官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决应该不是很难,而且官宦人家的府邸大小对他们来说又是很重视的,张英能够恭谦礼让、不仗势欺人,真是难能可贵。
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只是后来我们看到的不是这个样子了。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倍受呵护和宠爱,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骄横,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忍让与宽容。“能饶人处且饶人。”对同学朋友多些关爱,多一些忍让与宽容,懂得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希望通过这篇六尺巷的故事,使独生子女有所感触。
20067782411434.jpg
(139.76 KB)
2008-12-19 15:00
提供者:筱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孩子们的智囊团”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qzysh001
[
本帖最后由 xiaoyu307 于 2008-12-19 15:00 编辑
].
金币
2920 枚
违规
0 次
活跃度
1 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最近访问的版块 ...
小学(和择校学)
俱乐部new!
学前
教育杂谈
竞赛考级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个人空间管理
广告设置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