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在外面参加思维训练班到底有没有帮助

我觉得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情商的高低是起决定性的,因为人的智商95%都是差不多的,要想选出那5%的,也很难从6周岁的年龄中斟选出.至少要到10岁以后.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应试教育,学奥数也是为了应试,有哪个家长敢说我就是不让孩子去读奥数吗?你不读奥数,你就很快被这个教育体制淘汰了.90前的读书人没接触过奥数,难道以前没人才了?我看美国小孩也没几个在那么小时就整天思维训练和学奥数的.人家科技那么发达,诺贝尔奖经常能拿,靠的不是这些.
我同意17楼MM的观点,这种体制下,人只会越学越傻,6岁就要参加这种入学考试,我是准备儿子读玩高中就送他去国外读大学的,否则就废了.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中,海归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只有他们还具备创造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yuyan7381 于 2008-5-11 20:33 发表 \"\"


这位家长好像有点偏激呀。我可能也能算个海归,但国内很多人是非常优秀的。中国没有诺贝尔这是一系列的问题。不是说到了国外就一定行,不到国外就一定不行。讨论中外问题千万别忘了国情,这是最大的区别。
中国的精华很多都是海归,从原子弹到火箭,从建筑到生物工程,绝大多数的领域的垫基人都是老海归,当然这不等于海归就一定是优秀的,我也是个海归,很平凡的一位.很清楚海归里很多都是"垃圾",但这不能否认中国最好的人才还是来自海归的事实.正如你说的国内也有好多人才,但你仔细了解下,他们留过洋没有?我是学医的,在当今中国医学界的一流的学科带头人里,如果没留过洋,那简直就是笑话.相比较国内的这种急功尽力的应试教育体制对创造力的抹杀,国外的学术氛围紧张又不失自由的特质.真的差距蛮大的.那么小就来参加小学的入学考试,在国外闻所未闻,想想以前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吧.长大后精神不健康的一大堆,成才比例一点都不怎样,情商好多都低下.在中国,重视智商轻视情商的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甚至根深蒂固.高分低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下的特色产物.
顺便再说一句,小孩的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在越来越智能化的社会里,可能在过50年,蓝领的地位要高过白领.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强健的体魄可能比知识更值钱,当99%的小孩都是近视眼的时代来临,那些1%的视力健康者是多么的自豪啊.想想将来最具升值潜力的职业可能就是民航的飞机驾驶员了.

[ 本帖最后由 xindianwukuang 于 2008-5-11 22:04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