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9-4-27 20:27 发表 
我们小升出没有什么压力,但是看到四年后仍然需要凭奥数一二等奖或者理化竞赛奖项才有机会进高中四大名校,所以那些名牌初中各设竞赛班、理科班、数学班,拼奥四年为四校。。。得出结论,高中和大学喜欢奥数尖子。
...
学前人没错,不过学前人如果只学公式,岂不是搞捡芝麻丢西瓜吗?要是想成为科学家,别说是科学家,就算是当个小头头,碰到新问题,不也没办法把前人叫起来给你个提示吗?所以,质疑问难还是究根问底,搞清楚来龙去脉才行。
到一定阶段就自己走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嘛,还真能带到老啊。如孔子说,老师告诉你一个角落的情况,你都没兴趣去看其它三个角落,那老师也懒得告诉你了。
另外,有不少人都抱有这样的希望,孩子们紧赶慢赶,怎么快怎么来,好歹混进大学,混进名大学再说。似乎进了大学,同学们就可以脱胎换骨,把以前欠下的积债一次还清,把所有的换习惯全部改掉,从此迈上成为大家的康庄大道。冷眼看去,这可能吗?就我知道大学,名大学都没这个能力,到最后极可能是,大学老师两手一摊:“朽木不可雕。”扭头就走,绝对的孔子门生风范。老话说:“5岁看大”,不可不深思啊。
不要担心时间,兴趣教育 Rule1,没有时间、地点限制。老7还在饭桌上讲数学呢,咱们比老7好点,散步的时候玩的多些。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4-27 21: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