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每次你告诉孩子一条知识,都是阻碍了一次她对世界的发现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唉,拿起一口甘蔗渣儿,嚼了又嚼。

早教的话,从幼儿园开始嚼,小学正式嚼,初中再嚼,高中还嚼,现在在大学甘蔗渣儿已经成功的普及到了诸多一类名校。

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一道题被“格”两千年,何来创新?被禁锢的思想,何来杰出?

呜呼!.

TOP

无语啊默然!

无语啊默然!

你说美国好,他说美国的办法在中国行不通;你说想改变,他说没用的,你不过一个人一个家庭,如何改变老师、班级、学校、市、省、国。无路啊!

咱们这一代已经被毁了,还主动自觉哭着喊着花大价钱,把下一代送进甘蔗渣儿,使下一代能把这股子传承了两千年的嚼劲教给下下一代。可泣啊!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默然啊无语!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 10:58 编辑 ].

TOP

心态调整是不够的

引用:
原帖由 multicolor 于 2009-12-2 10:21 发表 \"\"
每天看到小孩带着重重的疲惫入睡,长长的睫毛,娃娃的脸。。。
在国内受教育读书觉得真是不容易,也不值得。但还有其他出路吗?只能在心态上 不停的调整了。
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调整心态到现在三年级,越是调整越是心情灰暗。

不过,在数学上到并非完全无出路。最近在看《世界数学史简编》、《九章算术》、《世界数学名题欣赏丛书 斐波那契数列》,倒是颇有一些心得。
小试了几把牛刀,搞得儿子班上反响很大。.

TOP

引用:
原帖由 sophia00 于 2009-12-2 11:24 发表 \"\"
不能照搬的
在数学上来说,外面的奥数普遍照搬的是《九章算术》的教育思路,从习题集到习题集。从历史上看,这套照搬古人的思路从来没有培育出影响世界的数学思想。

所以,不能照搬美国或者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教育思路,我同意。不能照搬2000年前《九章算术》的教育思路,我也必须同意。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 11: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ophia00 于 2009-12-2 12:00 发表 \"\"
学奥数不是培养数学家,因为数学家都不是学奥数出身的,但是不会一点益处没有,那就是锻炼思维的多向性。
奥数实际上锻炼了“混乱的思维”,到初中要全部忘掉,否则就完蛋了。

有空在再详细回。.

TOP

奥数不容于数学

引用:
原帖由 clare_gu 于 2009-12-2 13:39 发表 \"\"

思维混乱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数学
《九章算术》本身就思维混乱,如果它是有体系的,可以总结出深刻的道理,就不至于学1500年出不了成果。

您能从《九章算术》中总结出如《几何原本》那样的由公理、命题、推论、逻辑所构建的系统吗?
您能从《九章算术》中总结出如牛顿三大定律那样能用于宇宙的深刻道理吗?

如果能,明清2代就不至于会落后于西方科学了,至少数学上不会。

我们在历史能看到的是什么。不过是某些一小撮自以为聪明地做几道被做了无数遍的题而已,不过是几个孤立的术而已,它在中国历史上:
1、不能被老百姓接受,因为《九章算术》只列题、答、术,无推导过程,相当地涯岸自高,拒普通人于千里之外。
2、当时的社会精英亦不接受。你那算什么东西,我们精英研究的是阴阳互变的终极真理,讲的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于是,“数”只能蜗居于六艺之末,是古代人不智慧,还是那时数学不争气?

小学奥数里边有几个现象值得深思:
1、那些上过高等数学的爸爸妈妈,你不能说他们数学没学好吧?面对什么盈亏问题、和倍差问题,知道怎么做,却无法教给孩子们。是爸爸妈妈不够聪明吗?还是孩子不够聪明。
2、小学生无法用教科书上的知识解释奥数题。
3、奥数题中的术无法解决教科书的问题。
4、初中生、高中生可以运用他们教科书上的知识解奥数题,可是解的方法却完全不同。

我的看法是,奥数是完全独立于现行数学体系之外的,舍此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有幸看过一些美国的小学数学课本,我发现,现在小学的教科书倒是颇有类似之处。
1、重追根寻源,轻记忆公式。
2、重思考,轻练习。
3、循序渐进地为小学生构建现代数学的基本思维,如动态思维、过程思维。

所以,小学生要同时学好奥数和教科书,一定要准备两付脑袋,进奥数课堂和考场,快速切换到《九章算术》,进学校上教科书,快速切换到《数学》。

你希望孩子有这样一副脑袋吗?我是不想这样的。

除非爸爸妈妈们静下心来,放弃急功近利的想法,踏踏实实跟孩子一起顺现代数学体系,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使其能以一贯之,方能达到不惑之高境界。

倒不是认为《九章算术》不好,公元前成的这本书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由于没有纸张,竹简宝贵,不写推导过程,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何现而今眼目下,为何有人抛开成体系的数学不谈,反而将《九章算术》奉为圣典?这跟明清两代将《四书》《五经》奉为圣典,专以制艺(八股)选拔人才,何其相似。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 20:1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ophia00 于 2009-12-2 12:00 发表 \"\"
学奥数不是培养数学家,因为数学家都不是学奥数出身的,但是不会一点益处没有,那就是锻炼思维的多向性。
难道数学家们窝里反,不承认奥数是数学?

那么,奥数是什么东西?又根据什么来判断它能锻炼思维的多向性呢?

而且,对比中国的奥数题和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目,完全不是一回事。要是国际奥数都搞窝里反,中国奥数、小学奥数可以处之?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 18:40 编辑 ].

TOP

公务员考试只要小学五年级数学就可以了。

有中学智慧的学生不适合当公务员,思想太灵活了,不好管。

脆脆楼、倒钩、强拆这些龌龊事是一般有思想的人干得出来的嘛?

小学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那些有“执行力”的公务员。

一定要从小立志、多多被培养。

LS还是不要把公务员问题扯到教育上来吧,恐怕没老师会承认这些学生,这些学生也不会承认他们的老师。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3 23:43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