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旺旺她爸 于 2010-8-3 08:49 发表 
我倒发现,对孩子来说,摸索的困难反而是次要的,难度在于会弹到熟练这个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是最没有成就感的。
很多孩子觉得会弹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让他重复个不停,所以才会心生厌烦。
弹琴不是以熟练为终极目标的,熟练只是起点站而已,因为你熟练了,才能开始表达了。
举两个小的例子,有一次老师叫小兔视奏一遍《卖花姑娘》,多简单的曲子呀,才几句呀,小兔三下五除二一下吹完了,老师停了一会儿问:吹好啦?小兔说:吹好了。老师说:那你看到我哭了没有啊?小兔说:没有啊。老师说我没哭你算什么吹好啦?你知道卖花姑娘是个啥状况啊?然后他把曲子的背景跟小兔介绍了一下,并且跟她讲这曲子要表达的情绪,最后说任何曲子都是有情绪的,要表达出来,这才叫学乐器。。。所以说任何曲子都是有练头的。
还有一次,小兔学乐器后的第一个寒假,她吭吃吭吃地啃下一部协奏曲,她人生中的第一部大作品,三个乐章统统啃下,交完功课老师说,你天才的,你把这曲子啃完了不容易。还没等丫头得意完,他说:不过这曲子好好地回去给我练,要一辈子都练。于是小兔子每隔一阵子都会把它翻出来重新练一下,而每过一个阶段,随着她日常练习的程度和技巧的提高,她能越来越轻松地把它吹下来,这种提高令她很受鼓舞。但是听过兰波的,帕胡德的版本,她自己也知道什么叫练无止境了,服服贴贴的,练吧。
如果忽略表达,那么乐器便沦为高档打字机,手指飞舞但完全没有感情。这不是学习乐器的目的。而技术也是随着练习而逐渐变精的,没有止境。
这里首先老师要有正确的音乐教育的理念,教孩子一些表达的技艺,而孩子和家长都应更多去欣赏作品,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所以有时候经常要把她练习的曲子的好的演奏版本找出来听,家长和孩子一起听。我自己也不是很懂音乐,不过我能听出一些简单的区别,比如说一个快的作品,把它吹得快和吹得很着急是两回事,我有时候会跟她打趣,这曲子被你吹得怎么好象是一个老太太急吼吼掂去菜场抢菜一样,小兔自己立马觉得喔。。。陪练这时候的主要任务就变成:督促孩子有意识地去练习,而不是只当熟练工,当熟练工就是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