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用:
原帖由 zhj0851 于 2009-9-8 22:41 发表 
期末考是其他年级不熟悉的老师监考。
女儿去考试,手臂和胸前也就没戴任何队长标志跟团徽,就戴着条红领巾(这个是必须带的),和普通同学没什么两样。
违纪就像普通学生一样被抓到了。按考务规定,监考老师就直接把2个同学送到了政教处去了。
家有家规则,校有校规。校规执行,并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是针对全体师生的,也是为了全体师生的。所以,谁违反校规,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处理。楼主不要纠结于孩子是干部(不是“普通学生”)监考者是不认识的老师(不是“自己的人”)这些细节上,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你这种想法,会让你钻牛角尖,使你在大局上判断失当。你的这些想法和情结,又会影响你的孩子,使她也觉得自己委曲。弄不好,孩子还会因为觉得自己委曲而生出其它难以意料的事来。
让孩子重新振作进来,避免出事,合理而明智的做法是,让孩子真心地承认是自己犯了一个大错,真心地接受学校的处分。只有这样她才不会觉得自己委曲,才不会像某些不懂事的孩子那样以再也不好好学习、专门跟老师对着干、逃学、自伤、自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二)
引用:
原帖由 zhj0851 于 2009-9-8 23:01 发表 
对啊,我也在检讨自己的问题。忙于工作,也有责任。
“因为当时还没讨论出个处罚结果,能瞒着就瞒着了”女儿委屈的跟我说
哎 成长的烦恼啊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
校规是有弹性的:学生犯了一个错误,视情节的轻重,会有不同的处理标准;情节轻重的判断,所依据的除了所犯错误的事实本身之外,还根据此过错在全体学生中产生的影响,以及犯错者本人对自己过失所作出的反应。学校执行校规,也有许多灵活变通的地方。你女儿上学期考试作弊的事,学校没有立即处理,最有可能的是,学校一方面在商议处理的办法,另一方面在静观你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能够及时认错,真诚认错,表示愿意接受处罚,表现出痛改前非的行动,开学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得到部分的宽待,受到较轻的处理。即使受到的处分像现在一样重,也会得到老师们更多的宽解。
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作出反应。你孩子的沉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校方决定不折不扣照校规处分你的孩子!小姑娘面皮薄,以前又是个“好学生”从来没有写检讨认错的经历的话,羞于主动找老师承认错误,这是可以想象,可以理解的。问题是,遇到这么大的事,自己解决不了,她竟然隐瞒家长两个月。其中除了有缺乏经验心存侥幸的心理之外,还可能有害怕父母责备、害怕父母担心的心理。如果她虽然胆小且不会处理这事,却跟父母亲说了,或者如果你们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或者你们足够仔细发现了孩子的异常,你们就有机会督促和指导孩子主动去向学校认错。结局也很可能跟今天不一样。
如果开学第一天父母知道这一情况,第一时间立即带着孩子去认错,结果也可能不一样。但是楼主第一感觉是老师处理不当、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侮辱,第一决定是代孩子去要回团徽和红领巾。这些因小失大的反应,让你们家再一次贻误了教育孩子、挽回影响的时机。如果楼主继续纠结于老师话说得重了、不该把红领巾都收了这些细节上,你的孩子就不大可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处分改过自新,你孩子的“记过处分”就可能一直不撤销而进入档案,你孩子就真要180天连红领巾都没得戴了!
前面说过,学校执行校规存在很大的灵活变通性。如果你的孩子诚心诚意去认错,老师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检讨前面的处分是否适当。即使适当,处分已经作出不可更改,也会为这个受了处分的孩子营造一种支持性气氛。比如,老师可能会特意找一个机会,表扬你孩子的某个善举,以帮助孩子在同学中挽回声誉。甚至会教训其他学生,不要对犯过错误的同学另眼相待,而要真诚地帮助你们的同班同窗。如果你的孩子努力改过自新,从此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校规,表现优秀,007相信,不要过180天你的孩子就会戴上红领巾,甚至戴上团徽,那个记过处分会被撤销,你孩子毕业时的档案还会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这一切都很可能发生,前提是:孩子真诚认错,接受处分,知耻后勇,改过自新,振作起来以实际行动恢复名誉,赢回尊重。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9-9 10:0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