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每次你告诉孩子一条知识,都是阻碍了一次她对世界的发现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公民行动!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12-1 19:35 发表 \"\"
无语啊默然!

你说美国好,他说美国的办法在中国行不通;你说想改变,他说没用的,你不过一个人一个家庭,如何改变老师、班级、学校、市、省、国。无路啊!

咱们这一代已经被毁了,还主动自觉哭着喊着花大价钱 ...
  以一己之力,改变不了现状,个人也无法在体制内洁身自好,特立独行,坚持教育的真谛,遵循成长的节奏和规律。只有团结起来,采取联合的行动,共同抵制简单记诵、机械重复、无趣无聊无意义的识别-选拔式的教育制度和方法,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才有希望。一边批评,一边迁就,于事无补,反而平添许多烦恼。.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龙女 于 2009-12-3 08:39 发表 \"\"
说得好,深切同感,支持!
  我有个高中同学,几年前举家移民澳大利亚。他的孩子在上海世外读的小学,到了澳大利亚读中学,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就成了学校里的学习尖子。这孩子不但数学成绩方面好得让澳洲老师惊讶万分,连英语作文也是学校里的姣姣者。不但语法规范,谴词造句、谋篇布局也显示出超乎年龄的老练,写出来的东西让老师们简直不敢相信那是一个少年可以写就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学业优良的学生,一度非常烦恼,因为他没有受到应有尊重,甚至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挤。
  他的爸爸为此特意在他的同学中作了一番颇为有心的侧面调查。结果让他也很困惑,同学之所以不怎么待见他的孩子,竟然就是因为他的孩子学习太好!澳洲的孩子在回答这位学家长的询问时非常坦率——“因为他就学习好!”呵呵,就学习好的同学,在澳洲会被人看不起。这让我等中国人感到匪夷所思。自己学习不够好,就妒忌学习特别优秀的同学,还理直气壮,群起而攻之,是不是太小心眼了?
  007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我也有在美国和加拿大定居的同学,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抓得非常紧,结果得到了一个“中国妈妈”的浑号。人家称之为“中国妈妈”,并不是欣赏,而是讥讽!重视孩子的学习,努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是父母天经地义的责任。好像那些老外都不懂这个道理,居然恬不知耻,酸溜溜地挖苦那些尽心尽力督促和辅导自己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中国妈妈”。
  那些老外真是堕落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太好也就算了,过分的是他们不能容忍自己孩子的同学成绩十分优秀。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前面说的那个在澳洲读初中的中国学生,后来逐渐调整自己,凭着自己的实力进了学校的乐队,不断地参加同学们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在理科和文科课程组织的探究活动中表现抢眼……很快地,他就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同、尊重。他依然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但没有人再轻蔑地说他“就学习好”。全体师生公认他是优秀学生,并以有这样的学生或同学为荣!
  我们不必机械地向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学习以致于在小学初中阶段形成一种抵制过度学习、过度操练、学习成绩过度优秀的社会舆论、风气,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在一种共同参与的教育制度中,保护别人的孩子就是保护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孩子必须通过保护所有的孩子来实现。如果有谁喜欢奥数,长于奥数,那就把它看成是他个人的事,与公共利益无关,我们外人可以欣赏,可以赞叹,但不可以批评,不可以讽刺挖苦。但是,如果有人在小学初中宣扬奥数成绩好是数学好、脑子聪明的标志,我们就要反对这种叫嚣和标签;如果有人以奥数成绩识别小学和初中毕业生,我们就要抵制这种标准和评价;如果有公立学校根据奥数成绩招生,我们就要群起攻之,讨伐它、蔑视它、举报它,想尽办法让这所学校意识到它从整体和长远看是在为害学生。因为这么做已经涉及公共利益,关乎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时代早已过去了。今天要确保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联合其他家长采取协同合作的行动,并以为了所有孩子健康成长为立场,去评议和干预身边的教育事务。.

TOP

  别拿高中生、大学生来说事。
  小学生,初中生,学的都是基础的东西,基本的东西。这个阶段不应该求深求偏,而应该求全面求基本求基础。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孩子,到了高中、大学当然也应该学会选择发展方向,朝着自己有潜力、感兴趣、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另外,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生活,为了过完满的人生。为了工作而忽视生活旨趣,在过去可以理解,在今天和将来却是不可理喻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