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由一年级学生的回家作业而想到的

由一年级学生的回家作业而想到的

开学第四个星期了,孩子每天八节课,五点回到家,吃饭,洗澡,就是作业,八点上床睡觉,感觉可支配的时间已越来越少。
想跟他聊聊天,开心地学会琴,小区里走一圈,甚至是看半个小时电视。。。。。看来是我这个做爸的在不切实际的奢想,一切都变的很紧张。
也许是我还没有准备好,或是他的做作业太慢?我和孩子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还是我对孩子的要求太低,没有理解QFL的教学理念?
我经常上旺旺网看看,家长们特别是妈妈们很热衷于此,老师们也相当负责,感觉QFL的氛围很和谐,实在是犹豫在此发一些我这个做爸的一些真实想法。
如果说其他的学校用10%时间来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话,QFL至少花30%时间来培养孩子的素质和修养,很多东西是其他学校没有的,再加上特色的外语教学,这正是我们把孩子送进QFL的重要理由。
然而,渐渐我也明白,其他学校用另外的90%时间用于完成教学大纲内容教学的话,QFL也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说,QFL的学生要化至少是其他学校120%的时间来来度过他们的学生生涯。
这样做,老师们非常辛苦,我感受到了,我敬重她们。
当然,学生们回家的作业也不会轻松。
有努力才有成绩。没有错。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成绩呢?其实质是我们要培养孩子哪些东西?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感觉应该有四个层次上的内容。
第一个是分数。这是反映学习成果的符号。学校不得不很看重它,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社会、教育系统内部、家长,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校档次的标准。于是各类考试的分数及在区内、市内的名次都很重要。至于升学考分数,可以重要到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相信这是家长们最无奈的所在。但若眼光再远一点的话,除了部分家长把北大、清华、复旦等一流名校作为孩子的目标(这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个人认为小学阶段的题山题海未来不一定能换来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过十年,大学普及率应该比现在要高得多。我们是不是应该不必过于追逐分数,而应该以宽松的态度来更注重一些学习的本质的东西?分数毕竟是表,不是本。
第二是扎实的基础。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学习都很重要,个人认为这是小学学习的根本,但问题是扎实的基础是否一定要以学生(甚至是一年级)安排到几乎没有可支配的业余时间作为代价?可以肯定,当今的一些杰出人才或是普通的成功人士,其绝大部分的小学学习经历应该没有紧张到如此程度。我们是不是对本该基础性的内容有点矫枉过正?
第三是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其惯性也许对人的一生的学习都有影响,QFL很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可以说是很细化,也很感激园丁们的耐心和努力。但还是想问一下,养成回家学习作业的习惯很重要,但是不是能让学生不过多被动跟着老师的作业走,能有更多时间让孩子和家长来支配?能不能让学生尽早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而不要依赖家长的陪读?
第四是素质。“小淑女”“小绅士”是QFL培养的目标之一,我举双手拥护。除此之外,情商的培养也应引起我们更多人的关注,家长们应该更有体会,好的毕业文凭当然是敲门砖,但当今的职场竞争,更多的是情商的搏杀,情商才是生存发展的关键。从小开始情商教育,需要潜移默化,需要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QFL应该是相对关注于此的学校,既然如此,这不是题山题海能解决的。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我们应该以较宽松,较活跃的心态来看待小学生的学习,小学的基础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更应该掌握好节奏,白天八节课总体上对孩子来说是相对紧张和严肃的,那么八节课以外应该是相对活泼和轻松的,应该留更多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感受这个世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