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5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2009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名单产生-上海中学郑凡入选

话说回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考来考去就这么几个知识点,几个不等式,几个技巧。
考前有针对性的做题练习对分数提高的帮助很大。不知道获奖者的BBMM是否这么看。
我不知道名单里面有没有历年竞赛题几乎没做过的同学,如果有,这样的同学才真值得领奖并参加进一步的选拔。.

TOP

回复 42#云雀 的帖子

是的,特别是孩子起步时后是小孩所以话的力气就更多了。
可能我这句话说的不清楚,我的意思是:
如果是一个没有参加过竞赛培训,高考数学基本满分(没有超纲学过)的同学(这类学生每年上海不止几百个吧),做竞赛题,接受培训,可能稍微用点力气半年,一年就练出来了。
但是一个小孩从小学,初一,高一开始练,花的精力可能是上面的5-10倍。.

TOP

回复 45#云雀 的帖子

其实这样才是正常的,考辛苦训练来竞赛我认为代价和风险太大了。.

TOP

回复 56#bujiandan 的帖子

我认为虽然两者都是选拔性考试,但是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考试目的上来讲,高考是希望筛选出具有足够知识基础的学生,而竞赛的目的应该是通过稍高于教学要求的题目挑选有天赋的学生,即那些接受同样学校教育,但更有悟性学得更好的学生(如果不是这样,数学竞赛没有必要按年级分组)。
所以,针对高考可以做历年考题,因为做题的过程就是加固知识基础的过程,这是正当的;而针对竞赛,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分数,是无法提升真实的数学天赋的,这其实是一种欺骗,是不正当的。
可以看看国外的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你会发现,出题老师想着法子不让考生可以准备,尽量保证每个考生都是第一次做这种题。而我们国内的联考,套路太清楚了,这也是为了广大的数学老师保一口饭吃。.

TOP

回复 58#bujiandan 的帖子

前阵子华二XX周年在上海台做了一档节目,张大同老师(搞竞赛的BBMM一定不陌生这个名字吧。)和他的最近1,2年的三个物理国际奥林匹克金牌选手上台。听了介绍,3个人里面只有1个在大学里面还是学物理。你说是不是绝好的讽刺。.

TOP

回复 67#bujiandan 的帖子

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你说的,如果说某种套路的熟悉也需要花费辛勤的努力的话,因为是套路而抹杀努力付出的价值是不应该的。
说到套路,我联想到了武术套路比赛。套路之间也有难易之分,奥数竞赛就是高级套路。有些动作,不是常年累月的练是做不出来的。
我是可惜那些靠苦练上榜的孩子,他们付出太多,得到太少了。因为搞奥数花的精力就学习和研究数学而言,很可能是浪费的。.

TOP

我欣赏未经过外部训练的竞赛高手。
考做考古题的奖的嘛就算了。.

TOP

回复 127#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真正有兴趣的孩子会自己找课外书看的。
毕竟现在和过去比,课外,校外,网上的资源太丰富了。
以前简直除了教材就找不到什么书看。.

TOP

回复 132#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自己生孩子要怀胎10月,还不如领一个(或者买一个)来的快,能够走捷径,为什么不呢?省下的时间可以打打球,玩玩游戏,看看电影,多好啊。

当然我这个话都是对现在的那些功利的人讲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