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家有00后 于 2012-2-6 17:08 发表 
对这个感兴趣,请问一下,两边的行为规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同,能具体讲讲吗?
嗯,我对这个也很有兴趣,DXMOM和其他有经验的bbmm快来谈谈。。。
我孩子自小在加国长大,所以只能够提供单方面的体验。我刚开始送他们去参加课外活动时,非常担心他们在社交方面面对问题,因为所住的城市很小,他们往往是那儿唯一的华人学生。担心孩子跟其他同学没有共同话题,担心被歧视。。。还好几年下来,每一次的活动都愉快收场。
把十多二十个陌生小孩丢在一起,他们是怎样交起朋友的呢?这是我非常好奇的,可惜孩子不爱讲故事,我只能从他们的只字片言推测:他们是从共同兴趣的话题开始的,而小学男孩的最大兴趣,毫无疑问是电脑游戏!我孩子不算特别开朗热情,甚至有点腼腆,可是每次参加活动,都能够跟几个孩子混得特别好,我猜跟他讲起游戏来头头是道极有关系。
所以,社交游戏规则一:跟别人有共同话题。
根据我的观察,孩子对“友善”也很敏感,虽然他们不能够明确的说出来。比如,我孩子就曾经称赞过他的一个朋友是每个人的好朋友,经我观察,这个孩子性格温和,不跟人斗强争第一,能够当听众,欣赏别人,会称赞朋友:Good job! It's awesome。
社交规则二:入乡随俗,用他们沟通的方法来沟通。多多赞扬,批评要用人家能够接受的方式,经过包装才推出来。。。这是我自己的经验哦,有一次我离职前夕,上司问我对接班人的意见,我说他有点lazy,上司看我一眼,说:他有时候的确会wondering around。我马上意识到说错了。负面的东西,要非常婉转的表达。对母语非英语的人来说,这是相当大的挑战。
文中的那个孩子,虽然英文程度可能不错,可是对话时用的词汇,跟阅读,考试时学到的词汇不太一样,闲聊,尤其是开玩笑时,用的地方词汇更是非常偏僻,连来自外地的洋人也难以体会的。
入乡随俗,说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我在加国生活近十年了,同事们的笑话还是不能完全明白。
再来就是,年龄的因素。越小的孩子对交朋友越开放,圈子也还没有成型;十岁前后,他们开始有了固定的老友圈,比较喜欢跟熟悉的朋友混,这时候新人要加入需要多一点时间,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成熟到会去体谅新人的文化背景。到了高中,大学,情况又好一些,有些孩子已经成熟到能够欣赏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