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5个人次参与评价】

[游记] 我的第一篇游记处女作-梦回长安(第二天完)

我的第一篇游记处女作-梦回长安(第二天完)

梦回长安

说实话,打小就不喜历史,可中国人的历史偏偏又渊源流长,几千年的光阴沉淀,寓意迥异的年号、朝代、皇帝名谓曾一度让我抓狂。众所周知,偶们那个年代的历史课枯燥乏味,让人昏昏入睡,欲罢不能,课堂上一朝醒来,分不清东西南北,正所谓:一枕黄粱梦醒,却不知身何处,恍度,荒度!

然,岁月就在这样的不经意中流淌,待到懂事,却又追悔莫及,年少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词,也试着模仿过,风花雪夜,清秋细雨,好一袭儿女惆怅。长大后才明白,其实很多事情都源自于喜好,有了喜欢才会有了兴趣,所以往后的日子,便逐渐爱上了这些人文、历史,喜欢上了他们背后隐藏的故事,以至现在每每看到中央台的“百家讲坛”,都会忍不住地停留,听着里边教授的口若悬河,感叹着古人的丰功伟绩,唏嘘着才子佳人的凋零。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1 15:28 编辑 ].

TOP

历史的长卷在教授们一张一合的话语中被揭开面纱,枭雄也好,懦夫也好,当往事随风,烟灰俱散时,又如何辨之,人,是这条长河中最不起眼的东西,然而那个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池却就此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门寺地宫的发现、明朝的那些事、小雁塔的不倒之迷、唐明皇杨玉环的“在天愿为比翼鸟”,所有的都造成了我对西安这个城市的向往。

西安,古时被称作长安,长安,长治久安,非常有韵味的名字,这个经历了13个王朝的都城,目睹了封建社会的颠峰,但当我正式见到它时,却远没有想象中的破旧、残缺,意外!意外!有诗写道: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看多了这样那样的诗句,总以为长安城是个说不完愁绪、离别的城市,漫天的黄土飞扬,道不尽的萧瑟,残灯枯照,可是相机里的照片,却实实在在的表明了一切,一片灯火辉煌,歌舞升平,庆幸之,不幸之?


钟楼的迤俪夜景

大雁塔前的热闹非凡

号称世界第一的音乐喷泉,如梦如幻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4 16:17 编辑 ].

TOP

回复 3#ROBYN 的帖子

听你意见了,改小了些,漂亮了伐.

TOP

回复 5#ROBYN 的帖子

郁闷,前边给家里的看了,说写得太做作,说游记要写得通俗,被他说了感觉也没了,还关照我,要把那里好吃的芝麻糖写上去.

TOP

刚写了个开头,就文章的风格倍受打击,弄得自己几乎没感觉了,其实,长久以来在我脑海里只要一谈到西安,突影而出地就是咸阳古渡几千年、雁塔晨钟响城南这样的静景,就如同我们平日一讲起江南,就会想起那个撑着油布伞,细雨中行走的丁香花般的女子。算了,还是偶尔故作风雅罢了,只是这样的做作确实有些难度,汗!

第一天:陕西历史博物馆—大清真寺—长安饺子楼-回民街&周边夜景

由于是工作中忙里抽闲,所以要合理安排时间蛮难。当飞机在误点近2个小时的情况下,终于到达了咸阳机场,没有来得及吃午餐,放下行李直奔大名鼎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于该博物馆实行免票参观制度,所以在这个不是旅游旺季的时候,门外排队领票的人依然很多,凭身份证一人一次领取门票一张,看情况,当地的制度还是比较合理人性化的。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6 09:37 编辑 ].

TOP

进了馆,首先找导游,在这里不经过讲解的话,只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来之前听说稍有兴趣的人可以打发整个下午,是呀,几千年浓缩的精华在此荟萃,而你,真当身临其境了,剩下的,除了震惊仍旧还是震惊,而那些专业的话语着实说不上来,所以也无法卖弄,现在只能凭借真实的照片来说话!

博物馆大堂气势雄伟的狮子
.

TOP

这个名字忘记了,它应该是牛背上站立了一只老虎,虎盖可以打开,里边盛酒吧,牛身上的云纹相当好看,在那个时代能如此工艺实属惊人!
.

TOP

这个叫“瓠形壶”也是青铜器,盛酒的,那时的字实在拗口,又难记,见谅,见谅!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6 15:32 编辑 ].

TOP

总算这个有名字了,日己方尊-盛酒器 西周中期 扶风齐家村铜器窖藏出土
.

TOP

青铜龙 战国 秦 这条龙照片上可能感觉不到那种张扬,在现场看可是很震撼的,更何况它还不是完整的,只有龙头和龙尾,中间很大一部分没有找到
.

TOP

鸟盖瓠(hu第四声)壶 战国
“瓠”查了下字典,a.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b.这种植物的果实


.

TOP

回复 16#anan111 的帖子

不好意思了,鲁班家门前卖斧子了,惭愧,惭愧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4 16:32 编辑 ].

TOP

哇,这个厉害了,别看它小,但半个在手(当然,当时有半个也没用,我是指现在,呵呵),它叫杜虎符-兵符,秦代,西安市南郊山门口出土,我知道它,有点难为情,是在穿越文里,两者合一,方能调动大军,看样子看穿越也不是件无益的事。网上找到的资料:虎符身上由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

TOP

回复 20#anan111 的帖子

谢谢,谢谢,你这声加油,可相当于打了一针强心剂呢.

TOP

这两把剑锋利无比,据说开挖出来的时候是被压的弯曲的,然而重物挪开,利马恢复笔直状,超神奇的,一剑下去可以划开20多页纸,在想越王勾践剑、吴王鱼肠剑与之相PK,不知哪个厉害?
.

TOP

回复 25#巴山秋月 的帖子

亲人啊,我正有此意啊,不过本事不够,很难驾御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霏霏妈妈 于 2009-11-5 10:44 发表 \"\"
晕,我还以为古代的中国已经流行英文了呢。怎么叫X其壶啊?
.

TOP

回复 28#巴山秋月 的帖子

知己啊,看了你这段话,感动地眼泪汪汪的,几天的时间太短,一个城市的皮毛也没有抓到一丝,再去也不知猴年马月,想象中的残墙碎瓦都没有亲眼见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TOP


左上是金怪兽 战国 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
右上不知道
左下是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 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右下鎏金铁心铜龙 唐 西安市南郊草场坡出土


这些金器一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一边感慨着古人的精湛工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一边谗涎着古人的奢华。唐自李渊称帝后,政治文化经济逐渐达到了一种鼎盛。博物馆里唐时的人物像面色红润,体态丰腴,从他们闲适欢愉的面部表情和华丽的服饰里足以窥知当时人们对生活状态的满足.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5 17:08 编辑 ].

TOP

“唐”留给我的个人总体印象是:想,不能想之事;做,不能做之事。浪漫和奢华、糜烂齐趋;富强和骄傲、自负并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好个娇无力,正所谓君有情,妾有意,浓情我意,痴痴缠绵,于是大唐就在这一片莺歌袅绕中、浑浑噩噩中缓步走向衰竭。.

TOP



这组是彩绘陶仪仗俑群 明 西安市长安区简王井乡出土,是明秦简王死后随葬的仪仗队。说实话,看到这,我忍不住想起香港人拍得武打片,好象那个《新龙门客栈》里宦官当道,出场时就是此等气势,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所到之处,无不胆战心惊!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5 17:12 编辑 ].

TOP

博物馆里的藏品对于我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讲,件件稀罕,皇后之玺小而精致、独孤信的多面体印章造型奇特却颇具实效。真得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记得以前看某个记录片中讲述到对于一些超自然的事物,无法用科学来辩解的,便宣称是外星人留下的,我对此讲法一直怀着质疑的态度,但此时,至少在这个时刻,我是真正相信在我们所不知的那个时代确实有外来生物,否则千年以前的人怎么会那么聪明呢,要不就是物种在退步,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不断进化的过程!出了博物馆大门,还没来得及仰天长叹,又快马加鞭赶场子喽!

大清真寺,据当地朋友说,连他们都没去过,穿梭在回民街的小巷,询问过数个店铺,终于在回民街的那个妖腻角落里,不起眼的拐角处找到了它,大门,欧,不,小门破落不堪,一瞬间,失望超越了勃勃的兴致,别处常见的牌坊用铁丝、青石砖块捆绑着,周边安全绳拉着,不能靠近。



大清真寺里的省心亭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6 15:00 编辑 ].

TOP

越往里走,越陈旧班驳,但却也豁然通敞了起来、别有一番洞天,当几近黄昏的残阳透过那些参差不齐的有了些年代的树时,猛然间,原本就人迹稀少的大清真寺被笼罩上了一层淡然、宁静。各地的寺庙,走了也不算太少,有这等祥和感受的也有许多,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是目前为止,唯一觉得物尽其用的地方,怎么说呢,该寺建于唐天宝元年,从寺庙的保养维修程度来看,明显感受到不怎么被受重视,可是在走到寺院落底端,有个大门敞开,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殿堂,殿里没有供奉常见的佛像,而是一个供跪坐礼拜的蓝色场地,幽静、肃穆,门前挂着世界各地的时钟。

正当我们探头张望的时候,传来类似集合的钟声,过一会,原先安静的院子陆续有回民进来,趁着当口,询问了里边的工作人员,一有了些年纪的大叔,大叔很热情,解释了凡是回民一天都要做4次祷告,我们恰巧赶上了18点的这次,在每次祷告前每个人都要沐浴,怪不得前边进来时看见有沐浴室,还在纳闷,怎么寺院里有这个,原来如此,即便不沐浴,也要用清水洗手,穿上干净的衣服和袜子,“那必须在这里祷告吗?”我问了蛮傻的问题,“不一定,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心诚就行。”大叔还没来得及说完,也急急忙忙地进去了。

祷告的声音渐渐响起的刹那,我这个对宗教怀有将信将疑态度的人,却被触动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所谓的信仰,它决不局限于外表,局限于形式,而是真实地来自于内心。黄昏落幕,鸟倦知返,树叶悄然滑落,无痕,却就此回归大地!


日落下的大清真寺

仍旧在使用的祷告殿堂

世界各地的时钟

通过镜头探究神圣肃穆的殿堂

急忙赶来祷告的神职人员,走得非常快,相机实在抓拍不了

大殿前的水池旁一只超大胆的猫咪认真地喝水,大叔说,这只猫咪几个月来第一次出现,很厉害的,打败了周围的所有猫咪,怪不得我朝它拍照,它头也不抬,看也不看我,够狂!够张扬!合我意!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6 15: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nan111 于 2009-11-6 15:16 发表 \"\"
这个地方我去过的。
你能找到还真不容易,很多人不知道的
上花花几朵先
是啊,当地的汉人几乎都不去的,问路也费了些工夫,本人事先做好功课的,花了点小心事 ,还算有所值!比起后面的一个地方有意思多了,待听下回分解!.

TOP

回复 34#小马车妈妈 的帖子

谢谢小马车妈妈,马上修改.

TOP

从清真寺出来,已是夜幕降临,回民街的熙熙攘攘与寺院的安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时间恍如隔世,繁华热闹的街市,流动小贩的地道小吃,使我这个好吃之徒,垂涎三尺有余,西安的美食我来了,桂花糕、烤肉串、面筋,心里一再的告诫自己别吃太多,呆会还要吃饺子呢,使命咽下口水,我忍!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6 17:22 编辑 ].

TOP

当地朋友宴请西安德发长饺子楼,这顿饺子宴,道道蛮多,讲法蛮多,“色”还算中品,但就“味”来说,和咱们城隍庙里的绿波廊一样,只讲究个名声在外,好不好吃,还得看您的口味,不过朋友的心意却牵挂在了心头,许多时候不就是念叨着个“情”字吗!说笑间,不时传来钟声,伴着窗外的辉煌,结束了我长安之行仓促的第一天!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6 17:21 编辑 ].

TOP

回复 42#牧童短笛 的帖子

谢谢,谢谢指点,当初只顾着看了,也没听清楚导游的介绍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0 16:24 编辑 ].

TOP

第二天:兵马俑-骊山-碑林博物馆-大雁塔

由于是到西安的第一个早晨,图了方便,早餐就在酒店解决了,平心而论,不是很适合自己的口味,但从后来几日的情况看,应该还算是上策。清晨的西安仿佛褪去了一袭华衣,车行使在城区,耳畔传来阵阵秦腔,在宽旷的街道两旁的某个角落,它,虽没有贾平凹笔下的那种“风萧萧兮”刺人心肺的感受,但也不失慷慨激越。高亢的声音穿越了古城墙,穿透了迢遥岁月,忍不住在心里对自己说:“秦始皇,我终于来了。”



沿阶而上,是当地号称花费了6亿建造的兵马俑广场,可我丝毫看不出这点东东要花6亿,暴汗!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0 15:50 编辑 ].

TOP

关于兵马俑,只要是中国人基本上都熟知,自小就听,就看,尤其在老张同志和巩同志热火朝天的时候,那个“古今大战秦俑情”,那个“焚心似火”,那个“冬儿”嫣然回头,随即纵身投向火海的镜头,相信在绝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投下深刻“阴影”的,而张大师也仿佛没有现在这般丑陋,他的细长单眼皮在某些程度上,依稀有西北汉子的风采。真所谓:冥冥三生缘,几番轮回,故人去,暗伤魂……

跟随着人群,我找寻着属于自己的“蒙天放”,阳光穿过玻璃,周遭便朦胧了起来,他和他们如此安静地站立着,我手拿望远镜,仔细辩认每一张脸孔,从未想到会这样近距离地看,于是恢宏的气势直面而来,沉默的将士们神情庄重,我的心却如潮涌,澎湃不已,不负此行,不负此行啊!




他们就是这样安静地等着我们!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0 15:56 编辑 ].

TOP


博物馆大堂里,原本要在奥运会上一显身手的秦俑和女童,跨越千年的牵手,只是,只是那个女娃娃实在是贞子再现,有点胸闷!

威武,不可一世的将军俑,逼真,气势迫人!

秦俑头上的小辫子,于细小甚微处见精湛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0 16:21 编辑 ].

TOP

兵马俑出来,去了骊山,导游说,骊山原本称为丽山,后因远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骊马,故名“骊山”。 尔等一行爬到了“兵谏亭”就止步了,我因事先在网上看别人的介绍,感觉还行,故有了上此山的念头,但由于懒得爬山,又值正午,所以没走几步就歇息了。因此在此山,我们纯属到此一游,拍照留念状。骊山离大名鼎鼎的华清池非常近,“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有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凄迷悱恻的爱情绝唱,想那华清池定是旖旎温柔之乡,只是如今满池祸水化云烟,残留下的坑深坑浅,也只能远看而不能近玩焉!

骊山上的"兵谏亭"

相传老蒋就是沿此道攀沿,躲避追捕,但被一士兵走火的枪吓破了胆,自投了罗网

巧的很,在“兵谏亭”的正前捕拍到的蜘蛛,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远眺“华清池”-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0 17:00 编辑 ].

TOP

回复 47#小步妈妈 的帖子

谢谢,谢谢,捧场,你的表扬让我有点惭愧,又有点暗喜,谢谢.

TOP

骊山的走马观花使得我们有了多余的时间,当即决定直奔碑林博物馆。到达碑林近乎夕阳西下了,但反倒给此刻的碑林平添上了一份“宁静致远”的韵味。曾在幼时学了那么几天的书法,虽喜爱,但也记不得当初缘何放弃了,而今在碑林看见众多的“大家”之作,只觉它们认得我,我却不认得它们,汗颜!书法,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很羡慕大师们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那种意境,所以现在有些学校推崇上“书法”课,我是相当赞成的,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深不可测,我们手中珍藏的宝藏反不加好好利用,却一门心思去搞那劳什子的四星、三星,实属不甘。

走入碑林深处,一股墨香扑鼻而来,矗立着的石碑上墨痕尚未风干,忍不住上去摸了摸,真迹啊,原来这是个卖拓片的地方,正瞧见偶家宝宝喜欢的张旭和颜真卿的拓本,便询问起价格来,未料,小贵,咋舌,只得悻悻离了碑林。出了碑林,旁边就是书院门,是西安的仿古一条街,逛的时候已是落市,匆忙买了些毛笔、皮影,还刻了两枚印章,即等可取,倒也不错,于是我一枚,宝宝一枚,权当回去骗骗他。



碑林博物馆利用了孔庙的原址,所以一进门,就见“泮池”,那是秀才洗笔的地方


木牌坊上的花纹很漂亮,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


八棱形石柱也是华表


红柱绿栏双飞檐的碑亭,那个“碑”字少了一撇,不是误写,只为了整个字体看上去平衡、协调。



唐玄宗的《石台孝经碑》,是用隶书写的,字体端庄雍容,令人赞叹不已!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1 15:14 编辑 ].

TOP

大雁塔广场,有号称世界第一的音乐喷泉,原本一心想去小雁塔的,但估计大、小雁塔大致相差不离,权衡了下选了大雁塔。刚开始想想有点好笑,所谓音乐喷泉其实也就那回事,不远千里特地跑来看,着实有点纳闷,不过事实证明,看多了陵、碑、坑,大雁塔的喷泉倒是释放心情的好地方,至少我们一行人,傻乎乎地玩得特High,照片一张接着一张拍,Pose摆到烂,有点丢人!

欣赏完了喷泉,漫步在广场,使人诧异的是,西安露天广场跳舞的都是些年轻人,恰恰、三步、四步,都是20岁左右的孩子,和上海的大街上截然相反,诶,我们这边的孩子们苦啊!



整个大雁塔广场的夜景还是相当迷人的,遗憾的是没有那些跳舞人群的照片。

夜景超难拍的,凑活着看看吧。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1 15:20 编辑 ].

TOP

第三天:法门寺-乾陵-汉阳陵

清晨,一片静腻,初升的太阳透过云雾给正在酣睡中的西安笼上了一层薄纱,拂晓中的深秋有些寒意瑟瑟。早起,不仅是为了赶路,还为了那西安久负盛名的小吃,只是西安人的生活真得如同他们自己所说闲暇、节奏缓慢,放眼望去,所见之处无不大门紧闭,街上行人三三两两,稀少得很,兜兜转转了半天,仍旧没有找到我期望中的美食,只得在临街的小贩那边草草打发了我那可怜的早餐。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2 15:34 编辑 ].

TOP

回复 54#jaejaizhao 的帖子

谢谢你,小雁塔没去成有些遗憾,那个金饼我也有PP,只是没舍得放上来,华山很美,年轻就是好,我们只爬了10分之1就撤退了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2 15:37 编辑 ].

TOP

“法门寺地宫的开启”在中央台看过不止一遍了,所以对于今天的行程,十分兴致盎然。2009年的法门寺有了两个大门,新旧感受却完全不同,因此注定此行……,诶!一声叹息,吐纳两口污浊之气于先。

新落成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经过1500米的佛光大道,举头敬仰的皆是金光照耀下的巨大佛像,倾听着导游的讲解,仿佛所闻所见皆有禅意,而久远的真正意义上的千年古刹却耸立在一旁的偏僻院落里,与一墙之隔的气势恢弘、佛耀金光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差异。我望着那些磕头膜拜的善男信女,心想又有几人能参透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真正意境,其实不要说他们,怕是建造“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的投资商也是堂而皇之打着“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名义来赚得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财。

导游是个20来岁师范学校旅游系毕业的女子,放弃了做老师的机会,改行做了导游,“法门之行”唯一庆幸的就是找了个不错的导游,她因本人对佛学甚感兴趣,故而对于佛教知识有不少的了解,我么,也就顺势询问了不少乱七八糟的问题。佛学对于我来讲,只是一门学问而已,我所敬佩的也只是那些为了信仰倾注于心血,甚至生命的人,就如同文革期间,法门寺里,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而守护塔的良卿法师却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的珍宝,所以决不是那种只懂得皮毛,却拿着鸡毛当令箭,遇佛磕头,遇庙烧香,口口声声念叨着佛主保佑,但却在利益、良心面前违背一切佛意的举止行为。

所以虚伪、喧宾夺主,这便是法门寺之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而法门寺地宫当天的因故暂停开放,更是雪上加霜!


宏伟的三重门,普渡了多少众生?

1500米的佛光大道

所见无不是巨大的佛像

法门寺里滑稽的小火车

千年古寺,因舍利而举世闻名!


[ 本帖最后由 西门吹沙 于 2009-11-13 09:45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