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来看看这个老师的教育方法!气愤...

回复 34#千与千寻 的帖子

我也觉得你孩子的老师并不是完全针对孩子。倒是可能文化观念上存在冲突,你们从国外回来,很多教育观念与国内的不同,体现在孩子身上,反映在老师的眼里,你的孩子就特别些。还是应该和老师在观念上沟通,看看到底是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不主张在孩子的问题上,动不动就用经济手段。.

TOP

回复 1#shinyxu 的帖子

应该和班主任沟通下,男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比较多,以后此类的事情还可能发生。老师处罚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这种处罚看来没有道理。 听听班主任的意见。很多状况是在重复上演的,如果不去面对,但心里又存在疑惑,那以后对孩子的问题的认识反而不客观了。还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老师的想法比较好。.

TOP

回复 89#千与千寻 的帖子

我可以了解你的心情,除了班主任,有没有其他比较客观对待你孩子的老师吗?如果有,可以请她从中调节。我感觉事情已经上升为大人之间的矛盾,连坐下好好的谈也不行,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呢?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送礼也已经不是好的时机,只会更加重彼此对对方的看法。(我不相信老师会仅仅为了礼的原因,对孩子或家长心存芥蒂,因为一个班级也不见得人人送礼)
说实在的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和角度是存在很多差异,国内应试体制的压力和新教改,带给老师的压力也很大。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占主流的。我们的老师大多数还是承袭了家长制的观念,这个和现在家长比较重视孩子个性心理的保护是有矛盾的。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语言提出质疑,其实我觉得上海人生气起来说的话,不能完全用普通话字面来翻译,就像很多地方方言也带着骂人的字眼。当然老师对孩子这么说是不对的,但其实上海的家长平时也会很随口的说出这个话来的。我的意思是请大家注意语言本身激化了矛盾,而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开心。不要让语言上的不快影响了重点。还是要谈具体的问题呀。否则,就算你转学了,问题不是还存在吗?送礼真的可以解决问题,我表示怀疑。.

TOP

我曾经听过曾志强教授的讲座,主要谈中西文化的不同。讲到现在中国开放了,很多人也学会为自己辩论,不再象以前那样忍了。但西方人辩论得再激烈,结束后还依然可以做朋友;但中国人辩论的结果往往是朋友也没得做,别说是不认识的两个人。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中国人的素质怎样差,而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西方人比较直白,怎么想就怎么说,因为对方在乎的是你说的观点,而不在乎你用怎样的形式说;但东方人比较敏感而冲动,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的方面是不可随意涉及的,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对方怎么说,用什么态度说,而不是太在意对方在说什么。所以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的传统就是礼让在先,在对方接受的时候再讲道理,否则道理再正也没有得说。

不管怎样,自己的问题还是要自己来解决,别人是帮不了的。既然这样,就不要去相信听说的所谓黑幕,更不要往自己和周围的人身上套,还是回到问题的本身,需要沟通的还是要沟通,需要配合的就应该配合,需要坚持的就坚持下去,真的需要换个环境的话就行动起来。不要赌气吧。.

TOP

在12-18 区看到这个帖,
http://ww123.net/baby/thread-4648239-1-1.html,其中有段这样说: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老师怎么办?首先,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只不过有时候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不妥当而已。家长应该和老师面谈,表明愿意配合老师管教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能多管教孩子,而且应该很客观的告诉老师自己孩子的优缺点。之后应该和老师保持联系,问询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向老师表明家长会很认真地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这样做,老师才能感觉到家长对老师的尊敬和对孩子的重视);即使老师确实有不当的做法,家长也要理解老师,因为也是人呀,也会犯错误呀(其实家长自己有时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也会犯错呀),然后再建议老师一个更好解决自己孩子犯错误的解决方案。至于孩子,家长绝对不能让孩子知道老师说过他的错误(否则他会更讨厌这个老师),我们应该找到适合的机会和孩子探讨这些问题,和他分析为什么这样是错误的,这些问题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最终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两点需要家长朋友们注意:一、一定要心平气和,二、一定向孩子表明爸爸妈妈对他的信任。”.

TOP

回复 138#小斐1015 的帖子

您说的情况的确是存在的。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是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根源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存在优缺点。能够到国外学习的孩子,的确比国内的孩子多了一种环境的适应和文化之间的碰撞,应该视野更宽些才对。对不同的文化应该尊重,才是国际化的表现。
BBMM和老师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对教育观念的看法如果无法统一,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具体面对孩子的时候,必定有一方要变通,否则孩子就无从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变通的通常还应该是家长一方。老师的观念不会因为一个学生而改变,相信随着开放的环境,中国的老师也会逐步接受国外好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中国人始终还是属于含蓄的人种,永远不会把心里话一掏到底的,总是说一半,藏一半的,那藏着的一半才是真的想说的,但却一定是要对方去体会和理解的。这也是我们的聪明之处,这样才可以看出对方是否和自己的想法真的一致吗,外国人可以说我们圆滑,其实我们是圆通嘛。所以我们处理任何问题前,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对方的感情,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不给对方难堪,给对方绝对的尊重。解决问题就是要找到一个比较适中的办法,并不是让自己完全满意。因为你满意了,对方一定不满意了。呈一时之强,表面上解决了,其实却留下了芥蒂,以后反而要面临更大的麻烦。.

TOP

回复 183#semain 的帖子

你看错了,75#的帖子不是回应LZ的,是和另一位妈妈的交流。没有人会这样联想的。不过我还是觉得,LZ描述中的老师的做法的确不合情理,家长应该及时的和老师联系,了解事情的情况,而不是到网上来讨说法,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事实上很多矛盾的起因并不是不可解决的,正是采取了不正确的方法,使矛盾激化。最后困扰的还是自己和孩子。.

TOP

黑木炭白衬衫

  
  8岁的帕科放学以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以后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帕科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想和他聊聊。
   帕科不情愿得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华金以后甭想再得意了。”
   帕科的父亲一面干活,一面静静地听儿子诉说。帕科说:“华金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特别希望他遇上几件倒霉的事情。”
   他父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帕科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作华金,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作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华金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们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帕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扔到衬衫上。
   父亲问帕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他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好几个黑印子了。”
   父亲看到儿子没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让帕科去照照镜子。帕科在一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满身都是黑炭,从脸上只能看到牙齿是白的。
   父亲这时说道:“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你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自己身上了。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是他们也同样在我们身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

TOP

回复 188#千与千寻 的帖子

事情演变到这里,真的很令人遗憾。但在几天的关注下,还是想真心的说几句。我不同意你总是从孩子的口中去了解老师的言语,进而推测今天老师又对孩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举动。并不是说孩子会说谎,孩子不会说谎。但要孩子回家复述学校不愉快的经历,某种程度上是加深对孩子的伤害(如果真的是已经是受到伤害的),也等于引导孩子自主的去注意老师有没有对他或对其他同学说不好的话。孩子未必会了解老师讲话的前因后果。
孩子的情绪有问题,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应该从侧面了解,如果要了解实情就应该和学校联系,如果真的有不妥,就应该出面解决。

[ 本帖最后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09-6-9 11:57 编辑 ].

TOP

回复 192#千与千寻 的帖子

孩子的学习的确有难度,从一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真的不容易,还是要给孩子时间适应,不要逼得太紧了。

[ 本帖最后由 小雪花妈妈 于 2009-6-9 12:37 编辑 ].

TOP

回复 203#千与千寻 的帖子

这样的孩子你只要陪伴着他,鼓励着他,帮助他处理好周围的关系,他就能够很好的成长。相信孩子的辨别能力和承受能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