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育儿歌

育儿歌

休息天正好看到央视少儿在采访一个老医生(好像),看到育儿歌,觉得挺好:
若要小儿安,须受三分饥与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
缺锌缺铁儿常见,调理脾胃是优先;
食宜清淡食速缓,食后稍动保健康。
天然药,副效少,抗生素,勿滥用;
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
春捂秋冻应变化,穿衣五法要记牢;
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

[ 本帖最后由 小宝悠悠 于 2009-8-19 16:51 编辑 ].

TOP

回复 2#小白兔的妈妈 的帖子

说实在的,有些事知道却做不到。比如“三分饥与寒”,三分寒还有些家长能做到,三分饥却很少能做到的,生怕孩子饿着,怕孩子吃得少影响身高和抵抗力。总是塞了又塞,反而积食。相信很多宝宝生病时都吃过“消食止咳”口服液。
又如“萝卜白菜保平安”。食物金字塔很多人都听过,可做到的呢?大部分荤多素少,就怕孩子营养不够。
再如“抗生素,勿滥用”。宝宝发烧了,开始还能摒住,两天不退烧,赶紧吊盐水。从我自身经验来看,宝宝以前生病,第一次吊水很快就好了,可不出一礼拜就卷土重来,而且吊水也不管用了。后来真叫走遍上海滩大小儿科,最后看中医,根据病情顶多开头口服几天抗生素(也不是每次都开的),从不让我们吊水,以中药为主,效果挺好。.

TOP

回复 4#小白兔的妈妈 的帖子

我们宝宝是二岁三个月时送幼儿园托班(没办法,因为小班更难进,只能这么小去占位),之前总共生过三次病,每次一、二天就好,从没流过鼻涕,上了托班一去就留鼻涕(仔细研究,认为和幼儿园的两个大吊扇有关,九月份天还热,吊扇哗哗地,再外加空调呼呼地),接着发热,从此开始我们的苦难历程。
    第一个月断断续续的去,后来外公不乐意了,家里又不是没人领,在家呆了两月,平安无事,抱着侥幸心理送去,前脚去后脚就生病,在后来曾有过四个月不去幼儿园的记录,也没生病,总不能一直不去幼儿园吧,只能走遍各大医院,总结下来:
    1、儿科医院不是我等小毛小病去的地方;
    2、新华医院不错,但人太多;
    3、瑞金医院就医环境不错,但治标不治本(西医通病);
    4、妇幼医院、中心医院也都是只要热度高,立马吊盐水;
    5、还是中医好,从此以后总算做到“能口服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挂水”(奇怪,我们小时候都有打针的,现在好像除了退热针就没听说过还有打针了)。
    (以上所述仅限于感冒咳嗽发热)
    对于这句话:“支原体一定是在幼儿园传染的,但和吃冷饮也有关系(刺激肠胃)。”我们这个夏天饮料、冰气淋、甚至酸奶一律不吃,看看到秋季开学后怎样。
   “七月下旬有些咳嗽,没烧,又去海边玩了一个星期,回来咳嗽加重,”你们结棍的!
     “到医院检查支气管炎,吃了一星期的中药,稍有好转,”我们平时看的中医说中药(草药)最起码得吃一个月,如果肺炎之类的起码两个月。.

TOP

发新话题